
山青岸綠的鄉村環境
黔江區阿蓬江鎮高磧社區余家溝居民點曾長期受黑臭水體困擾:垃圾廢棄物與生活污水直排山澗,1360平方米水域臭氣熏天,夏季蚊蟲滋生,居民常年不敢開窗。如今,這里已清水潺潺,人居環境煥然一新——這是黔江區以“協同治鄉”理念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的生動縮影。
聚焦水體凈化、污水歸治、源頭控污三大關鍵領域,黔江將“協同治鄉”理念貫穿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過程,取得顯著成效。在黑臭水體治理中,全區聚力攻堅,截至去年底,12條重點整治黑臭水體全面實現“清零”,累計治理水域面積7520平方米,惠及周邊1700余名村民。
黔江區在治理過程中既完成清淤疏浚,更注重生態修復與長效管護結合,讓臭水溝變身村民親水休閑空間。如余家溝通過“控源截污+村民自治”雙措并舉,新建日處理15立方米污水處理站1座,鋪設污水管網約2924米,新建、維修化糞池多個,清淤800立方米從源頭截污,同時以黨建為引領,通過村民大會“一事一議”確定方案,發動群眾參與建設與監督;濯水鎮堰塘村次竹坪塘、舟白街道箭壩居委水井溝等多地也同步實現蛻變,昔日臭水塘成鄉村風景線。
污水治理攻堅同步推進,全區累計完成131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治理(管控)率達78%,農村污水治理水平邁上新臺階。源頭管控上,黔江印發實施《黔江區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方案》,明確干流兩側200米為禁養區,劃定禁養區范圍34.4平方公里。近年來,通過投入資金約2000萬元,關閉沿線禁養區養殖場140余家,大力推廣循環流水稻養殖、生態循環種養模式,有效遏制了畜禽及水產養殖污染。
如今,黔江鄉村已呈現“碧水繞村郭、污水有歸處、田園潔且美”的生態畫卷,“協同治鄉”不僅提升了人居環境質量,更培育了村民生態自覺,讓生態宜居成為鄉村文明最動人的底色。(記者 徐朝政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