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秋后十日滿田黃。立秋過后,氣溫漸涼,各地水稻陸續進入成熟期,金燦燦的稻穗在陽光下飽滿低垂,田間地頭迎來了一年一度的豐收景象。
走進秀山自治縣清溪場街道優質糧油基地,目之所及到處是一派豐收的景象。飽滿的稻穗壓彎了稻稈,微風拂過,金色的稻浪層層起伏,空氣中彌漫著谷物的清香。在清溪場街道格寅村、芒洞村等地的田間地頭,當地群眾借助晴好天氣抓緊收割成熟的水稻,現代化收割機在稻田里往來穿梭,切割、脫粒、篩選一氣呵成,留下一排排整齊的稻茬,轟鳴的機器聲響徹田野上空,與農民群眾的歡笑聲交織在一起,奏響了豐收的樂章。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水稻作為秀山縣主要的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超過27萬畝。為抓好水稻生產,保障糧食安全,秀山縣在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同時,積極推廣水稻缽苗育秧新技術,全面優選品種,增窩增苗,強化統防統治,聚焦產前、產中、產后各領域和耕、種、防、收等各環節開展全程社會化服務,提高水稻單產,為糧食豐產豐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水稻成熟,收割正忙。收割后的水稻晾曬工作也同步推進,村民們忙著將脫粒后的稻谷裝袋運回家中晾曬。曬谷場上,攤開的稻谷像金色的畫布鋪展在房前屋后,村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隨著收割工作的不斷推進,顆粒歸倉的喜悅將灑滿鄉村的每一個角落,為這個秋天增添最厚重的底色。(記者 姚華順 通訊員 王建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