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們對我的關心,我在哺乳期間也會好好接受矯正,遵守法律法規和社區矯正監督管理規定,不做違法違規的事情……”8月21日,社區矯正對象張某某(化名)向前來實地走訪看望的秀山縣司法局平凱司法所工作人員表示感謝。
張某某因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張某某入矯后,主動向司法所報告其懷孕和結婚情況,并表達了社區矯正是否會影響胎兒的擔憂。司法所工作人員高度重視,立即與其進行耐心細致的溝通,明確告知只要她好好接受矯正,將充分考慮其孕期特殊身體狀況調整矯正措施,消除其顧慮。
平凱司法所充分體現人文關懷,及時調整并為其量身定制了個性化矯正方案,在教育內容中融入孕期保健、育兒知識、孕期心理輔導等,還定期上門走訪關切詢問張某某的身體狀況與生活需求,鼓勵其在家安心養胎。同時,在組織參加集中教育學習、當面報告時間、參加公益活動等方面,充分考慮張某某本人意見以及具體情況,給予申請免除參加集中教育學習和公益活動,并靈活調整當面報到時間,提醒其如有特殊情況要第一時間報告,矯正小組成員會給予幫助。
8月7日,張某某在秀山縣某醫院順利生下一名小孩,完成了從孕期到哺乳期的轉變,司法所立即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表達祝福和關心。司法所工作人員對其上門走訪看望,與該社區矯正對象及其家屬展開深度交流,全方位了解其產后身體康復情況,并詳細闡釋了社區矯正的政策法規,強調了遵守法律法規和社區矯正各項規定的重要性。針對其處于月子期間不便外出的特殊情況,司法所工作人員幫助其完成當面報到任務,同時告知有任何情況和困難應及時向司法所工作人員報告,司法所會盡力協調和給予幫助。
寬嚴相濟是我國的基本刑事政策,秀山縣司法局堅持規范監管與人性化幫扶并重,在嚴格日常監管、強化教育引導的同時,注重依法保障人權,針對社區矯正對象的個體差異,實施“個性化”“人性化”幫扶措施。通過給予更多理解、尊重和感化,持續傳遞社矯溫度,促使社區矯正對象深刻自省、真誠接受矯正,從而有效降低再犯罪風險,助力其順利回歸社會,推動社區矯正工作提質增效。
(記者 姚華順 通訊員 周俊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