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地養殖的鱘魚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近年來,黔江區金洞鄉著力推進產業發展,通過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依托現有資源,建成鱘魚養殖基地,助力鄉村振興。
8月25日,記者在位于黔江區金洞鄉魚泉村的鱘魚養殖基地看到,30個魚池整齊排列,池水干凈清澈,在陽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鱘魚在池子里自在游蕩。
據悉,該鱘魚養殖基地位于金洞鄉魚泉村一組高家堡,系區水利局招商引資落戶于金洞鄉魚泉村的第一個鱘魚養殖項目。項目于2024年5月開工建設,流轉土地50畝,魚池占地面積43畝,總投資1200.51萬元。
“2025年7月建成完工投入使用,目前已經投放了大大小小魚苗逾40萬斤。”基地負責人張民京告訴記者,目前,基地投放的鱘魚苗以達姆氏、史氏蝗(統稱大雜、鰉魚)兩個品種為主,同時利用天然山泉水養殖,山泉水水質好、溫度適宜,對鱘魚的生長極其有利。據了解,從魚苗長到成熟期,需要六至七年時間,待鱘魚成熟,便能投產。全面投產后,預計年產魚子醬3.5噸,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張民京介紹,成熟期的鱘魚能長到200斤左右。
“我們是魚泉村的村民,就住在基地旁邊,在這里務工,真正實現了在家門口賺錢的愿望。”采訪當天,幾位村民正在鱘魚基地忙著完善基礎設施。幾百斤重的鱘魚,他們是第一次見,想著以后都在家門口就近務工,他們心里樂開了花,不僅長了見識,還賺了錢。張民京說,投產后的基地,為當地十余戶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讓村民也能嘗到產業振興的紅利。
近年來,金洞鄉水產養殖快速發展。利用馬喇河、細沙河優質資源加速發展水產養殖,構建了“一北一南”鱘魚基地養殖格局。北,即魚泉村已建成投用的鱘魚基地,在北方;南,即將在鳳臺村開工建設的鱘魚基地,在南邊,目前已經完成30畝征地工作。
招商引資項目落地金洞鄉,不僅實現了產業多樣化發展,也為當地村集體帶來了效益。據悉,除了每年按財政援助資金的3%向村集體分紅10.8萬元之外,養殖基地每年支付土地流轉金2.5萬余元,帶動當地46戶農戶增收;項目建設過程中吸納當地群眾就近務工200余人次,實現務工收入60萬余元,其中帶動脫貧戶、監測戶4戶8人務工,戶均增收2萬元。如今魚泉村鱘魚基地建成投用,還解決了當地十余名村民的就近務工問題,真正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雙提升。
(記者 王安娜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