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溺水指揮調度

開展防溺水勸導

開展防溺水宣傳

開展防溺水宣傳

指導學生正確穿戴救生衣

指導學生如何防溺水
峽谷深處,無人機呼嘯升空,地面網格員匆匆腳步回蕩在鄉間小徑,一張用科技和責任編織的生命守護網,正守護在黔江每片水域之上。
“復興4組后河紅石巖有未成年人游泳,請立即前往現場進行勸導制止和警示教育。”2025年一個盛夏的午后,一條預警信息從白石鎮“141”基層治理指揮中心發出。幾分鐘后,當地派出所民警和政府工作人員已抵達現場。
“小朋友,快點上來,河頭水深,太危險了!”民警的喊話聲中,正在河中洗澡的未成年人匆忙上岸。這是黔江區白石鎮利用“141”基層治理體系成功干預的又一起潛在溺水風險。
智能中樞???
“141”體系織就防溺水天網
黔江區地處武陵山腹地,江河、湖泊、水庫交錯分布。隨著夏季氣溫持續攀升,這些清涼水域也成為降溫避暑“勝地”,溺水事故也進入易發期、高發期。
“請立即對他們進行勸阻,我們馬上聯系附近警力。”值班領導通過“141”基層治理指揮中心調度網格員說。此時,白石鎮的綜合指揮室里,大屏幕上的預警信息不時閃動。
這套系統運轉高效,轄區網格員發現溺水風險后,立即通過手持終端向基層治理指揮中心上報信息。值班領導察看現場情況后,分別向平安法治崗、民生服務崗工作人員下達指令。
派出所依托公安情指行一體化平臺,指揮無人機盡快抵達預警點位,并調度周邊警力和最小應急作戰單元開展勸阻、救援。
警用無人機具有速度快、視野廣、效率高的優點,傳統巡邏河流、水庫、池塘等危險水域半小時,無人機幾分鐘就能覆蓋,“人防+技防”“空中+地面”相結合的防控模式,有效彌補了人工巡邏盲區。
“科技強警理念正深刻改變著我們防溺水工作模式。”黔江區公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基于“141”基層治理體系,黔江已逐步構建起智能預警中樞網。
多方聯動???
從校園到鄉村的宣防矩陣
防范溺水,宣傳教育是關鍵一環。黔江區公安局聯動教育部門通過發短信提醒、家長會、家訪、致家長的一封信等形式,面向學生及家長常態化開展防溺水安全警示教育。
“我們聯合區教委策動學校教職工通過班級群、短信、電話、見面等方式對中小學學生重點人群監護人進行宣傳教育。”治安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安、教育、家庭三方形成合力,共同對中小學學生進行宣傳教育。
通過班會、專題活動,以播放防溺水宣傳片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安全宣傳,阻斷學生涉險行為,并以“趕場天”群眾聚集活動為契機,延伸服務觸角,提升涉水風險認知,“家校+社區”精準宣防矩陣網逐步形成。
在中塘鎮段溪河流域,民警操作搭載高清攝像頭和擴音設備的無人機在河面上空執勤巡邏。當發現幾名少年在危險水域附近玩耍時,無人機立即降低高度,通過擴音器進行高空喊話,并及時勸離。社區民警聯合網格員開展“珍愛生命·遠離溺水”倡議書進社進戶,切實增強轄區居民的防溺水安全意識。
夏季行動以來,黔江公安實地開展防溺水宣傳40余場,發放宣傳資料1.2萬余份,宣傳受眾達30余萬人。
成效顯著???
立體防控網下的生命守護
為全力推動全區“141”基層智治平臺體系建設,著力提升基層智治工作實戰實效,黔江區策動屬地黨政和其他職能部門組建公益救援和巡防隊伍,制定巡查管理制度,落實網格化管理,安排專人分段負責對轄區內河流、水庫特別是發生了溺水事故的重點水域地段開展巡邏巡查和教育勸導,不間斷地在涉水風險隱患點開展“水陸空”立體巡防宣傳提示,提高巡防效率。
據統計,夏季行動以來,黔江區公安局開展涉水區域巡防及涉水隱患排查,共出動民輔警500余人次、車輛200余臺次,及時勸阻野泳、野釣等潛在不安全行為800余人次,排查整改公共水域涉險隱患80余處,發現風險隱患點10余處,已全部落實整改措施。
“這幾天連續高溫,在易發溺水事故重點區域,我們利用無人機分段分片開展巡查勸導,嚴防發生溺水事故。”正在操作無人機的民警說道。
白石鎮后河紅石巖邊,無人機仍在盤旋。峽谷水域旁,新豎立的警示牌格外醒目:“水深危險,請勿游泳”。“防溺水數字預案”已經啟用,多名網格員每日接收巡查任務,他們的腳步與無人機的航跡緊密交織,形成一張覆蓋全區的生命安全網。
從傳統的喇叭喊話到無人機高空勸導,從單打獨斗到多部門聯動,黔江區的防溺水工作已經構建起一套完整的預防、預警、處置體系。科技賦能下的防溺水工作,正守護著每個家庭的完整與幸福。
(記者 譚登帆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