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黔江區鄰鄂鎮五馬頂社區的白附子種植基地里,農戶們俯身田間,松土、除草,動作熟練。微風拂過,葉片輕搖,也搖醒了這座小鎮靠中藥材“破土而出”的鄉村振興夢。

如今的鄰鄂鎮,正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產業富民路。白附子、藤茶、白術、金絲皇菊……這些名字,不僅書寫在中草藥圖譜上,更成了鄰鄂百姓增收致富的“金方子”。
白附子???
土里的“金疙瘩”

在五馬頂社區的白附子種植基地,一片綠意盎然。農戶們正在田間管護,為今年的豐收打下基礎。

“現在正是管理的關鍵時期,一點都馬虎不得。”基地負責人黃仕建仔細察看著植株長勢,憑借多年種植經驗,他深知每個環節都對收成至關重要。

“白附子作為傳統中藥材,具有祛風痰、解毒散結等功效,市場需求穩定。我們鎮今年種植白附子500余畝,預計11月份開始采收,每畝能產1500斤左右,畝產收益可達18000元。”鄰鄂鎮產業發展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通過土地流轉,農戶們每年能獲得一筆穩定的土地租金收入。同時,基地吸納周邊群眾就近就地務工,大家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增收。
藤茶???
山上的“金葉子”
在白附子基地不遠處,連片的藤茶梯田層層疊疊,綠意盎然。雖然采摘已近尾聲,但基地內依然忙碌:工人們正忙著進行后期的加工制作。
“現在重點在做茶葉的后期加工和品質把控。”基地負責人告訴記者,鄰鄂鎮已種植藤茶500畝,全部按照有機標準種植,不用化肥農藥,采用人工除草、物理防蟲,確保茶葉品質。
如今,這里的藤茶已形成完整產業鏈。在正陽工業園區建成了標準化加工生產線,取得食品生產SC證和綠色食品認證,成功注冊“塞上藤茶”商標,入選“巴味渝珍”區域公用品牌,產品進入全國30多個省市市場。
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模式,藤茶產業帶動50余人穩定就業,其中脫貧戶30多人,實現年產值500萬元以上。這片綠色的葉子,真正變成了群眾致富的“金葉子”。
金絲皇菊???
綻放的“致富花”
在松林村,100余畝金絲皇菊長勢喜人。雖然還未到盛花期,但植株健壯,綠意盎然,預示著今年的好收成。

“這些金絲皇菊可是我們的‘致富花'。”基地負責人簡義相笑著說,金絲皇菊是一種茶用菊,富含葉黃素、黃酮等營養成分,可加工成花茶、藥菊和菊花酒,產品遠銷全國各地。

村里按照“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發展金絲皇菊產業,公司負責技術指導、加工和銷售,農戶負責種植和管護。今年預計干花產量2000公斤,產值約100萬元。不僅如此,這片菊田還帶動了鄉村旅游發展。每到花開時節,金色花海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光,帶動了當地土特產品銷售。基地計劃下一步發展農家樂和民宿,實現“以花興旅、以花促產”。
產業鏈???
通往市場的增值之路
鄰鄂鎮的中藥材產業不僅停留在種植環節,更注重產業鏈的延伸和提升。通過建立標準化加工生產線,開展產品深加工,提升產品附加值;通過品牌建設和認證,提升產品競爭力;通過電商平臺和線下渠道,拓展產品銷售市場。

從白附子到藤茶,再到金絲皇菊,每一種中藥材都承載著群眾增收的希望,每一片土地都煥發出產業振興的活力。鄰鄂鎮用實踐證明,中藥材產業不僅可以富民增收,更能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力。未來,鄰鄂鎮將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完善產業鏈條、培育本土品牌,讓中藥材產業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讓群眾的致富路越走越寬。
(記者 徐朝政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