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張仁鵬 黃舒 呂德清)近年來,黔江區林業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決策部署,將當地生態優勢轉變為經濟發展優勢,“點綠生金”,激活社會資金投林興業,林下種植、養殖、康養等產業發展方興未艾,林改引擎拉動產業發展呈蓬勃之勢。
林下種植,沉睡山林煥發新活力。引進相關企業,以“企業+村集體+農戶”或“企業+農戶”等模式,開展林下仿野生天麻立體種植,充分利用沙壩、水市、鵝池、五里等鄉鎮豐富的林地資源,種植天麻130畝,產量260噸,總產值達2000萬元。林下種植黃精300畝,產量300噸,產值300萬元。引導激勵“企業+集體合作社+農戶”、集體林場、家庭林場等模式,開展產學研用一體化攻關,破解林下種植技術瓶頸,科技賦能助力產品提質增效。截至目前,已在正陽、石會、太極等鄉鎮街道林下種植珠蘭花70畝,總產值約77萬元。
林下養殖,廣袤森林“甜蜜有藥”。黔江區林地面積229.54萬畝,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5%以上,利用廣袤的森林資源和野生蜜源,全區林下養蜂約3萬桶,年產蜂蜜250噸,產值超5000萬元,養蜂成為林農增收致富的“甜蜜事業”。招商引進重慶華奧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來黔江發展林下林麝養殖產業,建設重慶首家人工養殖林麝基地,創新構建“企業+專家+農戶”技術指導體系,擬在中塘鎮雙石村建設標準化人工養殖林麝藥用基地,項目建成后將提供200個就業崗位,預計年總產值1000萬元,農民通過種植飼料和基地務工實現穩定增收。
森林康養,生態美景負氧空氣能“生金”。依托“全國森林氧吧”“全國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區”品牌,大力發展森林生態休閑旅游。招商引資創建的黔江石鐘山康養旅游特色文化園,已成功申報并獲批市級森林康養基地,年接待游客近5萬人次,年收入5700萬元。同時,培育2個區級森林康養基地,進一步拓展康養旅游市場,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