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家大院中的紫薇樹

程舉文介紹牌匾

程家大院鳥瞰

程家后人在大院里話家常

維修美化后的隔墻、下水道
一磚一瓦皆故事 傳承不改舊容顏
陽光透過新修復的雕花窗欞,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駁的光影。近日,黔江區五里鎮71歲的程舉文,指尖輕撫過大堂中央重現光彩的“濟世其英”匾額,禁不住淚眼蒙眬:“這是我祖輩的榮耀,如今又能傳承下去了……”
在武陵山脈腹地,重慶市黔江區五里鎮五里社區,一座沉睡多年的建筑瑰寶正在蘇醒。程家特色大院,這個始建于清乾隆時期的土家族建筑群落,歷經一年多的精心修繕,終于以“修舊如舊”的容顏重現人間。
占地3300多平方米的建筑群,以上、中、下三座四合院為主體,青瓦灰墻間流淌著300年的歷史回響。2024年11月,黔江區投入專項資金230多萬元,啟動了這項保護性修繕工程,讓這座重慶市東南部現存最完好的清乾隆時期古建筑群重獲新生。
時光深處的建筑記憶???
一鑿一刻皆匠心
維修期間,每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在歇山式屋頂上,程舉文和家族里的其他人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作為參與修繕工程的當地居民,他們對手下的每一塊木料都了如指掌。
“這根柱子是乾隆年間的原物。”程舉文撫摸著大殿中央的支柱,“你看這穿斗式結構,不用一根釘子,卻能讓整個建筑屹立三百年不倒。”
程家特色大院采用的土家族傳統吊腳樓營造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修繕過程中,工匠們嚴格遵循傳統工藝,對穿斗式木結構、歇山式屋頂、雕花門楣等特色構件進行了精心修復。
“最困難的是彩繪木雕的復原。”程舉文指著門楣上精美的雕刻說,“我們要用傳統礦物顏料,一層層地上色。”
修繕過程中,工人們還發現了許多珍貴的建筑細節,這無疑進一步加深了程氏后人對這座大院的情感寄托。
在帶領記者游覽這座宅院時,當程舉文看到四處都堆滿了雜物,院壩中央也新長出了雜草,難免也發出一聲聲嘆息。
“你看,那院壩前的古圍欄至今還在。”順著程舉文手指的方向望去,在程家大院上院子朝門外,兩塊半米高的石碑靜靜佇立。三百年的風霜雨露,模糊了上面的紋路。
匾額里的家族史詩???
五個時代的榮光
“濟世其英”“學冠群英”“壽比桑翁”“品冠群英”“宮墻偉望”——五塊保存完好的清代匾額,如同穿越時空的信使,向世人訴說著程氏家族的光輝歷程。
今年79歲的程培生老人,是程舉文的親幺叔。修繕期間,他每天都要在大院里走走轉轉,看一看修繕進展。“‘濟世其英’這塊匾是乾隆49年朝廷賞賜給我家祖上的。”老人仰望著剛剛清洗修復好的匾額,眼中滿是自豪,“那時候我家祖上得到賞賜這塊匾,這在武陵山區可是件了不得的大事。”
每塊匾額背后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宮墻偉望”是道光年間當地官府為表彰程氏家族興辦義學而贈;“學冠其英”則是嘉慶年間程家子弟連中秀才、舉人所得。這些匾額不僅書法精美,更是一部濃縮的家族史、地域文化史。
據稱,文物保護專家在清理匾額時還有意外發現——在“品冠群英”匾額的背面,發現了當年工匠留下的制作筆記,詳細記錄了匾額制作的工藝流程和所用材料,為研究清代匾額制作技藝提供了珍貴資料。
此次修繕特別注重對這些珍貴文物的保護。除了常規的清潔加固外,還采用了恒溫恒濕技術和防蟲處理,確保這些跨越了三個世紀的歷史見證能夠長久保存。
古村新生的現代啟示???
保護中發展,傳承中創新
五里鎮五里社區,這個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古老村莊,正因為程家大院的修繕而煥發出新的生機。
“我們不僅要保護好古建筑本身,更要讓傳統文化活起來。”黔江區五里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黔江區政府已在大院周邊劃定了保護范圍,并落實專人進行看護,同時著手制定詳細的保護傳承與開發利用規劃。
這種保護與開發并重的模式正在產生積極影響。許多當地居民通過參與修繕工程,學到了傳統建筑技藝。有的當地年輕人,原本在外地打工,聽說老家修繕古建筑,特意回來學習木工技藝。“這比在外面打工有意義多了,”他們說,“既能照顧家人,又能學到手藝,還能為保護家鄉文化出份力。”
同時,五里鎮計劃以程家特色大院為中心,打造集文化遺產保護、傳統技藝傳承、鄉村旅游發展于一體的綜合示范區。當地已經開始培訓導游、開發文創產品、整理口述史,讓古建筑的保護成果惠及更多群眾。
“這座大院生動展現了清代湖廣移民在武陵山區的定居情況,是一部活的移民史教科書。”文化學者評價說,“它的保護模式為其他傳統村落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夕陽西下,余暉灑在修繕一新的青瓦白墻上。滿頭銀發的程培生、程舉文叔侄,坐在大院門檻上,看著幾個孩童在院中嬉戲追逐,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這些孩子可能還不明白“濟世其英”的含義,但他們在這座古建筑中奔跑的身影,已經是最好的傳承。
程家特色大院的故事,不僅關乎過去,更連接著未來。它見證了土家族建筑藝術的輝煌,記錄了湖廣移民的創業史,如今更承載著鄉村振興的文化夢想。
斑駁的石階將被重新踏響,精美的雕花將再獲欣賞。這座古建筑正如一個蘇醒的巨人,向世人講述著武陵山區的歷史變遷,也展望著文化傳承的美好明天。
匠人之手讓時光倒流,古老院落重獲新生。這不是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開始——程家大院的門扉已然開啟,靜候每一個前來聆聽歷史回聲的有心人……
(記者 譚登帆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