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齊水稻烘干“短板” 確保秋糧顆粒歸倉

烘干稻谷防止霉變

檢查稻谷烘干機供電情況

給出專業用電建議

太極鎮李子村的稻田

確保設備正常運轉

電力工人檢修烘干機開關

加緊烘干水稻

電力工人對烘干點的線路進行特殊巡視
本報訊(記者 田丹 文/圖)金秋九月,稻香秫熟。在黔江區,15萬畝水稻進入集中收獲期,為了確保秋糧顆粒歸倉,當地供電部門打出“組合拳”,用“滿格”電能,補齊水稻烘干“短板”,全力減輕持續陰雨天氣對水稻晾曬帶來的影響。
9月15日,在黔江區馮家街道寨子社區,一臺大型烘干機正開足馬力運轉,把電能源源不斷地轉化為熱能。被雨水浸濕的稻谷,經過烘干、篩選等工序,最多只需12個小時就能達到國家收購標準。
“以前谷子收了,我們至少要花20天時間來晾曬,遇到下雨的話,稻谷淋濕損失非常大。現在有了烘干機過后,我們合作社收的4萬多斤糧食,只需要4天時間就能烘干,方便得很。”寨子社區黨總支書記王紹成高興地告訴記者。
這段時間,在“華西秋雨”影響下,黔江區遭遇了持續的陰雨天氣,由于降雨和水稻收割時間高度重疊,如果不及時烘干,收獲的稻谷容易發生霉變,造成減產。烘干機正常運轉,離不開“滿格”電能的支持,這對供電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黔江區馮家街道,電力工人除了對烘干點的線路和設備進行特殊巡視,還根據稻谷烘干期間的負荷特點,給出專業用電建議。
國網重慶黔江供電公司運檢中心工作人員李偉至介紹說:“如果烘干機在運行過程中,出現電壓不穩,會導致供熱不均勻,影響稻谷的品質。我們通過精細化的巡視,重點排查線路設備是否有破損銹蝕、接頭松動和異常發熱等隱患,只要發現,我們會幫助烘干點,盡快完成消缺,確保線路設備正常運轉,稻谷在第一時間得到烘干。”
據了解,在滿格電力的持續加持下,該社區已經烘干了3萬多斤稻谷,每天的烘干量在1萬斤以上,既節省了時間,還降低了糧食的損耗。除了集體經濟收割的稻谷以外,周圍的農戶、大戶也在這里烘干。
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今年黔江區水稻種植面積超過15萬畝,有望收獲稻谷6.4萬噸左右,通過政府購置補貼,當地投入了7臺大型烘干機,日均烘干稻谷70噸左右。
隨著秋糧生產按下“快進鍵”,用電負荷也隨之增大,當地供電部門加密了設備巡檢的頻次,并開辟增容報裝“綠色通道”——在黔江區太極鎮李子村,通過電網升級改造,一家種糧專業合作社新購置的糧食烘干機很快就能投入使用,確保秋糧顆粒歸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