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是理念,“動”是關鍵。
黔江區黃溪鎮開展“雙融行動”以來,黨員干部將“讓干部生活在群眾中,讓群眾生活在組織中”落到實處,以“效、微、新、清”四字破題,用實干把群眾的擔心,變成看得見的安心與舒心。
以效釋“融”,解群眾急事。此前集鎮水管突發破漏,居民面臨“無水做飯”難題。鎮村干部聞訊即動,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蹲在路邊與搶修隊敲定方案,一邊協調調運材料、組織工人,一邊聯系附近居民臨時接水應急。當天晚上,水管便修復完畢,清水重新流淌,群眾心頭的“慌勁”也隨之消散。“雙融”之效,正在于群眾有急難,干部沖在前。
以微釋“融”,化日常難事。供水應急解決后,水質安全仍是群眾關切。鎮機關干部前往黃橋水廠機電房巡查,不走過場、不搞形式,逐頁翻閱檢修記錄,細致詢問設備維護情況并現場檢查,反復叮囑工作人員:“這些機器是全鎮的‘水保障’,一顆螺絲都不能馬虎!”緊盯“小事”、做實細節,才守住了群眾的“放心水”。“雙融”之微,在于把群眾日常關切,當作工作重中之重。
以新釋“融”,破豐收愁事。今年“紅美人”柑橘掛果量大,種植戶卻愁于“如何提質賣好價”。鎮村干部急群眾之所急,專門聯系西南大學博士團隊。專家實地指導時,干部全程陪同,就種植難題一一向專家請教,再把“選對肥料、控制掛果量”等建議,挨家挨戶傳遞給種植戶。如今看著滿樹果實,農戶們對豐收充滿信心。“雙融”之新,在于為群眾增收愁,尋得破題新路徑。
以清釋“融”,圓群眾盼事。黃橋水庫征地拆遷中,群眾對補償、安置心存疑慮。鎮機關干部直奔黃橋社區召開動員會,將安置方案、補償標準拆解,講清講明講懂,面對群眾對后續保障的擔憂,當場記錄、及時答復。政策透明、溝通坦誠,有效打消了群眾顧慮,為水庫建設奠定堅實基礎。“雙融”之清,在于協商公開、清廉辦事,以真心聚民心。
如今,“雙融行動”已成為黃溪鎮干部的日常,常往村社跑、多往群眾身邊湊,把群眾事當自家事。這份實打實的擔當,讓群眾日子更有奔頭,也贏得了百姓心底的認可。
(通訊員 朱章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