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梯田軌道
本報訊(記者 文梅 通訊員 石嘉黎 文/圖)金秋九月,正是稻谷歸倉時。在酉陽自治縣花田鄉何家巖村,與傳統人工秋收場景不同,小型農機與軌道運輸車在今年的梯田秋收中大顯身手,大大提高了秋收效率。
近日,走進何家巖村,從空中俯瞰,連片梯田漫山鋪金,大地一片金黃。
“今年天氣好,管理得好,我種了兩畝,收了1200多公斤。”村民齊付高告訴記者,今年水稻生長期間雨水適中,光照充足,加上統一管理,畝產較往年增加100公斤左右。
跟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當地大量采用適合梯田作業的小型收割機替代傳統鐮刀收割,大大提高了收割效率。村民齊鴻飛正駕駛著一臺全自動收割機采收稻米。他告訴記者,這種全自動的收割機,每小時能夠收兩畝左右,比人工和半自動的機器效率要高很多。
梯田地形復雜,傳統人背馬馱運輸方式效率低下。今年當地加大基礎設施投入,首次引入山地軌道運輸車,并鋪設4條軌道覆蓋整個梯田核心區,總里程5400多米,爬坡度60度左右。隨著軌道運輸車在梯田間靈活穿梭,村民們剛收割的稻谷就從田間直接運送到公路邊,減少了人工搬運的成本。
據了解,近年來,當地不斷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通過旱改水、農業綜合整治,梯田規模達到了1萬畝,并以有機貢米產業為依托,打造梯田鄉村旅游,不斷促進農旅融合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