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方議事
做好基層治理工作,關鍵在于將“深入群眾、數字賦能、協同各方力量”這三者有機融合,形成一個發現問題精準、處置問題高效、服務群眾貼心的良性閉環。
近來,黔江區城東街道采取三項措施,讓民意“上傳”無阻,民意“落地”有聲。
“敲門問需”主動下沉,破解“發現難”盲點
在城東街道,黨員干部以“雙融行動”為契機,主動“飛”出機關,“沉”到村社,于末梢處發現急難愁盼,破解“發現不了、感知不到”的民意盲點。
通過干部下沉走訪,高澗社區的路燈亮了起來,陽光花園至小橋巷污水管網啟動整治,河濱東路雨水箅子得以修復……
一件件民生實事的收集和辦理,正是對“民生無小事”的生動詮釋。一些長期存在的“盲點”問題得到解決,更贏得了居民的高度認可。高澗社區一位居民對比走訪前后的改變說:“現在社區環境變得更好了,道路也變得更明亮了……”
“基層智治”數字賦能,破解“流轉慢”堵點
城東街道通過“141基層智治平臺”的應用,讓“數智治理”跑在群眾急難愁盼前面,真正讓問題處置閉環跑出“加速度”,破解了問題處置“流轉慢”的堵點。
平臺充當了基層工作的“中樞”,從根本上改變了問題處置繁瑣的流程。過去,問題處理可能需要“社區報告、現場跑腿、線下磋商”等多重環節。現在,網格可通過事件迅速上報,平臺根據實際,分派給相應崗位或流轉給部門協同處置,形成“發現—上報—流轉—處置”的閉環管理,效率倍增。
“眾人拾柴”協同共治,破解“處置難”痛點
基層治理中,“集眾智、聚眾力”是克服萬難的關鍵。
城東街道通過“履職事項清單梳理、141智治平臺支撐、雙融行動、三方議事機制”等有效整合各方資源,不僅實現從“單兵作戰”到“多元參與”的轉變,還破解了問題“處置難”的痛點。
在官壩社區,網格員通過141智治平臺,上報群眾反映城墻路沿線約1.5公里太陽能路燈不亮,街道通過“三方議事+雙融行動”機制,迅速組織區國資委等雙融行動下沉單位,將城墻路太陽能路燈改造提上“議”程 ,明確了改造時限和改造方案,問題上報到方案議定僅1天。
當數字賦能、機制創新與“共治”力量有機結合時,基層治理就能煥發出巨大的活力,更好地回應群眾需求。
深入群眾是發現問題的源頭活水,數字平臺是高效處置的加速器,協同共治是解決復雜問題的支撐保障。只有將這三者緊密結合,基層治理工作才能真正做到民意“上傳”無阻,民意“落地”有聲。
(通訊員 楊雙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