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風物秀出,妙趣橫生,似一首激昂的進行曲,引領游客穿越遠古的迷霧;這里,歌舞歡騰,煙火人間,如一段婉轉小調,喚醒人們對生活的熱愛。這里是黔江,一座能邂逅“詩與遠方”的城市。
今年以來,黔江區厚植底色謀篇布局,重點打造了恐龍新城、煙火老城、呈現不一樣的濯水景區“三張名片”,全區旅游發展也由過去的單核驅動,向多元提升全面邁進。
一座城市,一部史詩。用厚重的歷史述說過去,用嶄新的變化迎接未來。一千年很長,足以孕育流傳千古的詩歌,而與最大的陸生動物恐龍在這片土地上的活動周期相比,千年不過彈指一瞬。

恐龍公園
幾千萬年前的恐龍活動,為黔江的今天埋下了伏筆。因為它們,黔江之旅可以變成探索遠古奧秘的時空之旅。
黔江正陽恐龍化石賦存于上白堊統正陽組,是目前西南地區唯一的白堊紀恐龍化石集中埋藏地,也是西南地區目前已發現年代最晚的恐龍化石群。目前,黔江有2個主要的化石富集層,最大厚度達到12米,有400多個化石發現點和5個化石富集區,化石分布范圍5.7平方公里,富集區面積達到了0.8平方公里,恐龍化石數量大、規模大、保存狀態好、完整度較好。
這些恐龍化石集中分布于正陽新城區,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環境優美。依托豐富的恐龍化石資源。當前,黔江正按照“保護為先、利用為要”的基本原則和建設“兩園兩館”的總體思路,有序推進恐龍化石這一獨特資源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加快打造集科研科普、觀光體驗、休閑娛樂于一體的恐龍文化旅游目的地。
“黔江恐龍化石呈現了特有的屬種,代表西南地區獨特的生物群面貌,有望命名多個新的恐龍屬種,建立新的恐龍動物群,而且達到了世界級地質遺跡標準。”據黔江區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9月以來,黔江探索把古生物發掘過程與研學旅游結合,推動恐龍遺址公園一期項目建設。與此同時,恐龍數智體驗館即將開放;恐龍文化創意產業園擬于近期開工建設。
千萬年滄桑巨變,與恐龍的命運截然相反,它曾踏足的土地上,黔江的發展日新月異,一場跨越時空的奇幻探險之旅正悄然開啟。
在黔江,除了可以沉浸式體驗恐龍世界,還可以到濯水古鎮看世界第一風雨廊橋,到蒲花暗河體驗“三天兩夜”的地質奇觀,到城市大峽谷感受禪修棧道,到小南海一覽古地震遺址。
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三岔河畔人頭攢動。嘩嘩流淌的河水倒映著閃爍的霓虹,觀看一場從視覺震撼到心靈共鳴的沉浸式演出,逛一逛自由與浪漫的美學市集,黔江老城區的“煙火氣”在這里變得格外濃烈。

美學市集(記者 王安娜 攝)
城區即景區,步步是風景,處處是特色,這也是黔江文旅出圈破圈的發力點。
詩和遠方攜手前行,是從豐富新產品新業態開始快進的。為塑造煙火老城,黔江區按照4A級景區標準提檔升級老城核心區,實施“一江兩岸”基礎設施提升改造,打造沉浸式演藝節目和美學市集,升級三岔河夜景燈飾,有效利用老煙廠等閑置資產和城市空間建設旅游休閑街區和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讓老城城市漫步慢生活成為文旅打卡新地標。
“現在黔江的網紅打卡地越來越多了,文旅活動也很豐富,吸引不少外地游客,確實很出圈!”項目一經亮相,就吸引了不少市民關注。
據悉,“踏歌武陵”原生態歌舞劇演出融合了武陵山區土家族、苗族歌舞元素,是一臺獨具民族特色的節目,以原生態藝術形式的呈現,展示黔江地區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美學市集則結合黔江民族、歷史和生態文化,打造集非遺技藝展示、創意手工銷售、音樂療愈漫游、獨特美食體驗等多業態于一體的長生橋美學市集。
“未來,355米長的濱水步道將構建起具有黔江辨識度的主客共享城市文化生態空間。”黔江區文旅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在黔江搶抓高鐵新機遇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浪潮中,黔江創新旅游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為游客提供更多沉浸式、融入式體驗,全面激發文旅消費潛力。
此外,黔江培育了一批老城重慶老字號餐飲企業和餐飲名店,推出了一批老城非遺特色餐飲店、工藝品店,推進非遺手工藝品、農特產品、消費品工業加強創意設計和文化賦能,培育一批具有黔江文化特色的高品質旅游商品、文創產品,打造“黔江好禮”旅游商品品牌。

黔江濯水鵲橋會
金秋的濯水古鎮,林木層巒,五色盡染。作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濯水古鎮成為了黔江的一張旅游名片。這座擁有千年歷史的古鎮,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黔江文旅產業發展的核心引擎。
國慶期間,在濯水景區,中國·黔江濯水第五屆鵲橋會如期舉行,阿蓬江上花舟搖曳、千帆競渡,人們載歌載舞,歡慶國慶佳節。除了鵲橋會,濯水景區還推出了10余項民俗活動,吸引全國各地的游客朋友近距離感受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
如今,黔江區以濯水古鎮為引領,將周邊的小南海、蒲花暗河、神龜峽等精品景區串聯成珠,形成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旅游線路。這些景區各具特色,卻又相互補充,共同構成了一幅豐富多彩的旅游畫卷。
據了解,國慶中秋假期,黔江區節慶活動亮點紛呈, A級以上景區購票21.97萬人次,同比增長21.04%。門票及二銷收入1709.33萬元,同比增長22.7%。接待游客同比增長34.7%;實現接待游客總花費同比增長37.9%。
“要努力讓游客引得來、留得住、玩得好、還想來,實現‘景區流量’變‘經濟增量’。”黔江區文旅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黔江文旅圍繞渠道、內容、服務、傳播核心要素,打造配套完善、業態豐富、參與度和體驗度良好的文旅精品,加快建設旅游目的地和武陵山區旅游集散中心。
為進一步提升游客體驗感,黔江將擴容提質濯水景區,實施交通、環保、民生、沉浸式休憩環境、文化提升、文明創建、農文旅融合、調度指揮八大提升工程,啟動濯水一江兩岸夜游項目,推出蒲花暗河沉浸式體驗項目,建設濯水體育公園,常態化舉辦“綠水青山”休閑運動挑戰賽事,高水平打造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同時,迭代升級神龜峽、小南海十三寨、水車坪景區的旅游設施,不斷提升景區服務標準化,更好滿足游客個性化體驗需求。

神龜峽景區
此外,黔江區聯動渝鄂湘黔周邊城市,深化武陵山旅游聯盟和高鐵旅游聯盟協作,探索跨省域、跨區域合作新路徑,聯動南岸、湖北咸豐等地,舉辦“跟著高鐵去旅游”主題活動,推出“高鐵快旅·漫游武陵”系列旅游線路產品,出臺高鐵、景區、酒店優惠套票。
今年以來,黔江緊盯高鐵通車關鍵時間節點,已策劃組織一系列節會活動。如設置親子MINI跑、競速跑等賽事的第七屆跑客大會;緊扣“高鐵通車”主題,結合高鐵元素、城市旅游、民族文化等,由香港民樂團與重慶交響樂團在濯水共同舉辦的“從香江到黔江——2025·渝港情深”交響音樂會……13場活動連續不斷,涵蓋視聽、美食、運動等諸多領域。
黔江文旅融合發展的畫卷正徐徐展開,隨著渝夏高鐵至黔江段的通車,黔江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一幅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未來圖景已然清晰可見。
(記者 費玉瓊 王巧西)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區文化和旅游委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