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國家蠶桑生物產業基地——黔江區,今年最后一批桑蠶繭陸續開秤收購,依托蠶桑全產業鏈,不僅蠶繭產量和質量穩步增長,養蠶綜合收入更是節節攀升。
10月7日,記者在黔江區新華鄉中安村的標準化養蠶大棚里看到,養蠶大戶楊友正忙著采收蠶繭,新鮮的蠶繭很快就運到了鄉里的收購站,經過稱重、選繭、測量含水率之后,再依據質量分級定價。
“我晚秋養了50張蠶,預計2000多公斤蠶繭,收入在12萬元左右,今年一共養了220張蠶種,收入50萬元左右,算是大豐收,明年打算繼續養蠶。”楊友開心地告訴記者。
黔江區絲綢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從黔江區全年蠶繭收購情況看,單產達到了45公斤以上,一級繭的比例占到98%,單張蠶種的收入產值大約2200元。
據介紹,2025年黔江區有望收購晚秋蠶繭75萬公斤,產值3900余萬元,中準級蠶繭每公斤收購價格達到53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元。繭絲市場行情看漲,不僅讓養蠶戶嘗到甜頭,企業的訂單量也水漲船高,在位于黔江高新區的一家絲綢企業,多條自動繅絲生產線飛速運轉,趁著晚秋桑蠶繭豐收,這家企業簽訂了500余萬元的出口合同,目前正開足馬力趕制訂單,車間里一派繁忙景象。
據了解,在國家“東桑西移”戰略推動下,黔江區建成桑園面積9.5萬多畝,有2萬多人從事蠶桑產業,桑蠶繭產量連續14年位居重慶市第一,當地還在絲綢加工、桑枝食藥用菌、桑蠶生物醫藥開發等方面,與西南大學、重慶市蠶業總站、重慶市蠶科院等科研機構開展合作攻關與成果轉化,做大做強蠶桑全產業鏈,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和消費升級。
“我們今年有望收購蠶繭410萬公斤,產值達2.2億元,同比去年增長10%左右,實現了產量和效益的雙提升。接下來,我們會搶抓新時期‘東綢西固’工程的機遇,加快培育蠶桑全產業鏈企業,推動蠶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走‘生態型、多元化、高效益、可持續’發展之路,進一步做大做強繭絲綢產業集群和蠶桑生物產業集群,力爭2027年綜合產值實現35億元。”黔江區蠶業管理總站站長曾玉龍說。
(記者 田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