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20多公里的社區路,曾經布滿坑洼,讓當地居民飽受顛簸之苦;如今平坦通暢,成為連接黨心民心的暖心路。
“以前開車經過這條路,就像在跳舞一樣,車子晃得厲害,人都要散架了!”近日,黔江區城西街道大莊社區居民老王回憶起以前的路況,仍然心有余悸。這條全長20多公里的道路,關系著大莊社區近2000名居民的日常出行。

工程車正在鋪筑路面
多年來,由于年久失修,加上城郊基礎設施建設中大型工程車的頻繁碾壓,這條路變得處處是坑,部分路段甚至塌陷,成了當地居民的一塊心病。
如今,隨著黔江區“雙融行動”的深入開展,這條困擾居民多年的“煩心路”終于變成了“舒心路”。
一條路的辛酸史
大莊社區路的破損狀況,非一日之寒。
“路面坑連坑,雨天水滿坑,晴天塵飛揚。”這曾是當地居民對這條路的形象描述。由于道路年久失修,路面已多處出現破損、坑洼、塌陷現象。
居民老王感觸最深:“每次出門駕車路過該路段簡直就是一種折磨,多處路段不是坑就類似于搓衣板,能把人腦殼顛簸得生痛。”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條路不僅是日常出行的要道,更是安全通道。破損的路面不僅影響通行效率,更埋下了諸多安全隱患。尤其到了夜間,沒有路燈照明,加上坑洼不平,居民出行更是提心吊膽。
道路的破損還影響了居民的出行選擇。許多居民寧愿繞遠路,也不愿走這條“顛簸路”。
從民生難點到暖心工程
轉機來自黔江區深入開展的“雙融行動”。這一行動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干部下沉基層,傾聽民聲、解決民憂。
城西街道將大莊社區道路維修納入重點民生實事項目,撥付專項資金,啟動道路維修工程。
“這條路關系到近2000名居民的出行安全,必須盡快解決!”城西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
維修工程不僅是對路面的簡單修補,更是全方位提升改造。施工隊對破損嚴重路段進行了徹底翻修,對全線道路進行了平整處理。更貼心的是,工程還根據居民實際需求,在沿線設置了多處錯車路段,在隱患路段設置了安全標識。
一路通暢民心更暢
經過緊張施工,如今的大莊社區路已經舊貌換新顏。

大莊路新舊對比圖
平坦的瀝青路面取代了昔日的坑洼,清晰的交通標識指引著來往車輛,新設置的錯車點讓交通更加有序。這些變化,當地居民看在眼里,喜在心頭。
“現在就不同了!”居民老劉興奮地說,“路面好又錯得開車,來去既舒服又便捷,很多居民都樂意開私家車出門了……”
這條路的蛻變,不僅解決了出行難題,更溫暖了民心。如今,孩子們上學路上不再擔心摔倒,老人出門不再畏懼顛簸,司機們也不再為路況而發愁。
大莊社區黨支部書記劉成忠、黨支部副書記楊文舉表示,道路維修只是開始,未來還將繼續聚焦民生實事,提升居民生活質量。
傍晚時分,大莊社區的路上,當地居民悠閑地散步,車輛平穩地駛過。這條路不再只是連接家與遠方的通道,更成為了黨和政府連接群眾的橋梁。
坑洼不平已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平坦大道和群眾發自內心的笑容。
(記者 譚登帆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