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廈高鐵的汽笛聲穿透武陵山云霧,恰似黔江奏響營商環境優化的激昂樂章。近段時間,正陽新城核心區,星都薈商業綜合體燈火璀璨,50多家品牌商家入駐,幾乎滿鋪運營,在高鐵通車與“恐龍+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的契機下,正迅速匯聚起旺盛的人氣和商氣,為區域消費中心建設注入新動能。
高鐵站
這不僅展現了黔江的商業活力,更是當地優化營商環境的成果體現。與此同時,在“迎接高鐵時代建設中心城市”大討論活動期間,開展“百企萬眾評效能”營商討論活動,讓企業的心聲轉化為改革動力,推動黔江在高鐵時代傾力打造“黔誠無憂”營商環境品牌,為高質量發展筑牢堅實基礎。
傾聽企業呼聲 精準紓困解難
重慶佳加榮食品有限公司的崛起,便是黔江優化營商環境的經典案例。這家渝東南地區首家獲得食品安全生產許可的水產品生產企業,從2024年6月注冊成立到同年12月正式投產,短短半年內,便成長為擁有200多名員工、年產值超3000萬元的“潛力股”。它的快速成長,是黔江營商沃土上結出的一顆閃亮碩果。

高新區一家食品企業生產車間(記者 楊敏 攝)
奇跡的背后,是區市場監管局全程“保姆式”服務的強力支撐。籌建初期,技術人員化身“助產士”,手把手指導車間布局、設備選型和制度建立;建設中期,持續跟進,在細節上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申請許可前夕,工作人員開啟“加班模式”,爭分奪秒攻克控溫設施等難題,并積極協調上級部門,最終創造了從受理申請到發放許可證僅用1天的“黔江速度”。
這種“想企業所想,急企業所急”的高效服務,直接點燃了市場活力。今年上半年,全區新登記經營主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達2766戶,同比增長7.29%,千人企業擁有量連續3年居渝東南首位。
黔江深知,企業對營商環境最有發言權。為此,全區將營商環境改革列為20項重點改革的核心任務,以“百企萬眾評效能”大討論拉開革新序幕。18個部門組建專業團隊,深入一線,走訪195家企業,向500余家市場主體發放問卷,并召開百企座談會,廣泛傾聽、細致梳理,最終匯聚182條意見建議,形成“營商環境優化需求清單”。這份清單,成為黔江精準施策、靶向發力的重要依據。
為解決問題,黔江構建“四位一體”排查機制。各部門主動上報34個歷史難題,96名企業服務專員下沉網格、靠前服務,收集79項訴求,百名紀檢干部發揮監督“探頭”作用,發現141項“難辦”問題。所有問題納入閉環管理,能解決的立即解決,需分步實施的制訂計劃,不符合政策的做好解釋,確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讓企業安心發展。
創新機制保障 鐵腕推進改革
曾幾何時,黔江的商超、門店為促銷活動占道審批發愁——審批時間長、頻次低、程序煩瑣。這不僅抑制了市場活力,也影響了城市煙火氣的提升。區城市管理局迅速行動,直面痛點,出臺方案,在特殊時段,符合條件的商戶臨時占用戶外區域促銷,免審批、零費用、當場辦結登記服務!

新城商業氛圍濃厚
政策一出,180家商超門店享受到政策紅利,街頭巷尾促銷活動人氣火爆,商戶滿意,市民便利,城市經濟更具活力。此外,區城市管理局推行“輕微首違不罰”,體現了包容審慎的監管理念,多家企業因此免罰,執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
機制創新上,黔江構建了“1+2+6”立體化作戰體系,形成了強大的改革攻堅合力。在區委、區政府領導統籌下,營商專班與監督專班雙輪驅動,6個工作組協同并進。同時出臺制度文件,細化99項任務,形成“統籌——并進——護航”新格局,確保改革方向不偏、力度不減、節奏不亂。
執行監督方面,工作專班采用“周計劃——半月調度——月督查——季通報”管理模式,區領導親自推進,以上率下,層層壓實責任。6個督查組運用“三色”督導機制,對進度滯后的亮“黃燈”,連續滯后的亮“紅燈”并問責,以強有力的督查問效,確保各部門履職盡責。另外,還充分發揮《今日關注》建設性輿論監督作用,聚焦優化營商環境等多個領域,主動曝光推動問題解決。截至目前,該欄目已推出輿論監督報道80余期,整改率達95%以上,有效改變了“不作為、慢作為”等現象。黔江區還推出《問政黔江》電視問政欄目,進一步促進干部作風轉變,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優化服務體驗 點滴溫暖人心
因未按期年報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企業,在黔江迎來了“破冰”時刻。自2025年5月1日起,一項暖心舉措落地:經營主體只需補報相應年度報告,系統即可自動完成“脫異常”操作。且線上線下多渠道辦理,申請100%當日辦結。
這項改革,變過去的“企業跑路”為如今的“數據跑腿”,今年已有多戶企業法人、60余戶企業、400多戶個體工商戶受益,有效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掃除了發展障礙。

高新區一電子科技企業生產車間(記者 楊敏 攝 )
黔江推出“專員管家”制度,變被動服務為主動上門,96名業務骨干服務398家規上企業,屬地街道專員服務6100余家規模以下主體,實現服務全覆蓋。專員們“月訪季診”,為企業建立專屬檔案,提供個性化服務,成為企業身邊的“貼心人”和“解難者”。
在訴求響應上,黔江打造“碼上辦+熱線接+專班跟”體系,設立投訴中心暢通了企業反映問題的“高速路”。同時,建立起“三色三單”機制,要求簡單問題3日內辦結,復雜問題專班攻堅,疑難問題領導包聯。
這套組合拳,確保了企業訴求高效流轉、快速響應、閉環解決。目前,已解決177個問題,辦理200多個問題,23項長期問題也有了清晰規劃。
借力高鐵東風 謀劃嶄新篇章
科瑞南海制藥公司曾為多部門檢查頭疼,如今“綜合執法團”2小時就能完成檢查并給出整改建議。企業負責人由衷贊嘆:“以前迎檢是負擔,現在是助力!”
黔江推進“綜合查一次”改革,64個執法部門入駐數字平臺,整合檢查計劃,設定“企業寧靜日”,實現精準監管,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的干擾,推動政府職能向服務型轉變。“監督的眼睛更亮、服務的溫度更暖、發展的動能更強”——這便是“黔誠無憂”的深厚內涵,也是黔江獻給高鐵時代的最好答卷。

高新區絲綢企業生產車間(記者 楊敏 攝)
下一步,黔江將依托“黔誠無憂”品牌,從多方面發力:構建物流樞紐,放大高鐵輻射效應,完善交通網絡;匯聚人才,深化與高校合作;升級政務服務,推進“極簡審批”;培育產業集群,加強區域協同,培育競爭新優勢。黔江正以更開放的姿態、更務實的舉措,擁抱高鐵帶來的無限可能。
星都薈的璀璨燈火,輝映著黔江商業的繁榮;佳加榮的“一日許可”,印證著黔江審批的“加速度”;街頭巷尾的促銷熱浪,訴說著政策松綁的活力;科瑞南海的高效檢查,彰顯著監管的智慧與服務的溫度。當高鐵載著機遇駛入武陵山腹地,黔江這片用心用情用力打造的“無憂”沃土,正吸引著四面八方的目光與投資,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
(記者 徐朝政 蔡肖霞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