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把我們的農產品賣出去,服務得跟上。”“山區發展農業,得盯著中藥材這類特色產業深耕,不能放松田間管理……”近日,秀山自治縣龍池鎮河口村委員驛站氣氛熱烈,村民代表、政協委員、鎮村干部等圍坐一起,聚焦干川片區農業產業發展開展“渝事好商量”協商,共解發展難題。
龍池鎮農業區域分為中藥材、果蔬和糧油三大產業帶,其中干川片區是中藥材產業帶,也是山銀花的主產區。協商會上,農業產業大戶爭相發言,逐一介紹產業規模、經營現狀與現實困難。龍池鎮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何雪峰等也在現場,從良種補貼到設施扶持,一條條解讀了最新農業補貼政策。
龍池鎮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副教授楊洪勝結合大家的訴求提出建議:“選種植項目要‘四看’——看氣候、看土壤、看市場、看技術;種得好更要賣得好,品質是通行證,品牌能溢價,得先找好銷路再下地。”
“干川片區走農旅融合道路,利用黑洞河峽谷風光和溶洞資源吸引游客,讓游客順帶把藥材產品帶出去。”經過熱烈的交流,大家達成五點共識:產業選擇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跟風;發展要盯緊市場導向,提前防范風險;要走好群眾路線,通過土地流轉、吸納務工讓村民共享收益;農戶要堅定信心,用好政策更要激發內生動力;黨員干部要守住初心,把服務產業、服務群眾落到實處。
秀山縣政協相關負責人表示,像這樣的“微協商”如今在秀山已成為常態。據了解,該縣政協依托委員工作室和委員驛站,把“渝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平臺搬到田間地頭、村民家門口,助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該負責人表示,縣政協將系統跟蹤落實各類協商議題,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讓“渝事好商量”協商品牌成為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驅動縣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
(記者 姚華順 通訊員 簡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