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授牌儀式
一道地方小吃從江湖菜躍升為百億產業,需要經歷怎樣的蛻變?
近日,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一場關于“黔江雞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論壇舉行。會場內外,酸辣鮮香的黔江雞雜讓與會者回味無窮,而更引人深思的是,這道起源于民間的江湖菜,如何從農家灶臺走向標準化生產線,從地方小吃發展成擁有萬余家門店的龐大產業。
品牌矩陣全面發力
在論壇現場,黔江區商務委主要負責人描繪了黔江雞雜的品牌發展藍圖:“一是做優‘品質內核’,建立從雞源養殖到泡菜腌制的全鏈條標準體系;二是做強‘品牌矩陣’;三是做活‘市場文章’。”
目前,黔江雞雜在區域總品牌下,已形成了以阿蓬記、國慶、天龍為代表的10余個二級品牌,以及以酸蘿卜、酸海椒、南瓜魚為主的23個配套預制菜產品。
品牌的背后是文化賦能。黔江雞雜不僅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是武陵山區的味覺圖騰。通過打造醬園巷雞雜美食街、濯水古鎮黔江雞雜美食街等“沉浸式”消費場景,黔江讓美食與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授牌儀式成為論壇的高潮。22位“黔江雞雜烹飪大師”、11家“黔江雞雜老字號”、11位“黔江雞雜推薦官”以及4家“黔江雞雜龍頭企業”依次上臺接受授牌。
這些榮譽不僅是對個人的認可,更是對整個產業體系的構建。
“規范了黔江雞雜從零餐不規范化一個單品到規范化的定義,提高了黔江雞雜的口味?!标柭∮浨u雜經理陽楊表示,這次論壇對于黔江雞雜走出黔江起到了非常正面的意義。
一道菜的華麗轉身
黔江雞雜的故事,始于三百年前的阿蓬江畔。在黔江濯水古鎮,挑夫們將廢棄的雞內臟與泡海椒、泡蘿卜猛火混炒,竟意外成就了這道酸辣鮮香的美味。
從那時起,黔江雞雜就沿著川湘公路傳播開來,成為沿途客棧的招牌江湖菜。
時光流轉,這道地方風味已成長為重慶美食界的一張硬核名片。
2025年,黔江雞雜獲評 “渝味360碗”十大魅力名菜,并登上央視總臺元宵晚會,完成了從地方小吃到非遺珍品的華麗轉身。
在互聯網時代,黔江雞雜同樣展現出強大的吸引力。今年6月,互聯網大佬“紅衣大叔”周鴻祎的隔空互動,讓“吃雞雜下米飯”挑戰賽引爆全網。
話題#周鴻祎喊你來重慶黔江吃雞雜#在短短一小時內沖上重慶熱搜榜第四,瀏覽量超1200萬。
產業鏈的深度整合
在黔江區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的藍圖中,雞雜產業被定位為兩個百億級全產業鏈之一。實現這一目標,離不開“鏈式思維”的深度整合。
標準化是產業升級的第一步。2024年12月,重慶市發布了《渝菜·黔江雞雜烹飪技術規范》地方標準,為黔江雞雜的加工烹制立下統一規范。
“統一的烹飪標準、食材標準、門店標準是今年的新變化。”黔江一餐飲公司負責人介紹,標準化解決了黔江雞雜“好吃不好帶”“鏈條短效益低”的桎梏。
如今的阿蓬記在全國已有69家加盟連鎖門店,其袋裝黔江雞雜全年銷售額逾2000萬元。
科技賦能則為傳統美食注入了新活力。黔江餐飲企業推出的“雞狀元·黔江雞雜系列”和“俏爪爪·調味雞爪系列”,通過AB包鎖鮮科技,將非遺技藝與現代食品工業完美結合。
同時,黔江還積極打造雞雜食材供應鏈,建設中央廚房預制菜加工園、泡菜加工園、輔料加工園,提升雞雜、洋芋、蘿卜、辣椒等原材料的本地供給品質和能力。
論壇結束后,與會者步入展廳,四款新發布的黔江食品爆品引人駐足——高山鮮養·富硒低鹽榨菜、雞狀元·黔江雞雜系列、俏爪爪·調味雞爪系列和天婦羅巨無霸蟹柳。這些產品展現了黔江食品產業從高山到深海的風味創新圖景。
從街頭小店到產業園區,從地方風味到國民美食,黔江雞雜的蛻變印證了傳統美食的產業化之路。
(記者 譚登帆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