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出發 以“風”護航
黔江區婦幼保健院醫德醫風整治重塑醫療溫度

區婦幼保健院全景
“以前來做產檢,總擔心自己的信息會不會被泄露,接到推銷電話。現在醫院設置了獨立的私密咨詢室,醫生溝通時也會特別注意保護隱私,讓我們感覺很安心。”在黔江區婦幼保健院產科門診外,一位準媽媽這樣對記者說。她的感受,正是該院近期開展的醫德醫風集中整治工作成效的一個生動縮影。
刀刃向內,一場醫療行業的“自我革命”
2025年下半年以來,一場覆蓋全員、深入肌理的醫德醫風集中整治行動在黔江區婦幼保健院全面鋪開。這不是一次簡單的學習活動,而是一場針對醫療服務各環節“頑疾”的“精準手術”。
醫院成立了由主要領導掛帥的領導小組,制定了詳盡的整治方案,聚焦政治紀律、行風監管、執業倫理、作風正派、誠信廉潔、信息防護等七大關鍵領域。從嚴禁在社交平臺發表不當言論,到嚴查“紅包”、回扣;從規范醫務人員社會交往,到筑牢孕產婦、兒童隱私信息的“防火墻”,每一項舉措都直指群眾關切的痛點。
“我們堅決扛起主體責任,要將這項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民心工程抓緊抓實。”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制度“長牙”,24人次被通報處理
整治的關鍵在于動真格。醫院強化了日常巡查和專項督查,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在崗管理。截至目前,已通報處理違規人員24人次,有效整肅了工作紀律。
同時,圍繞核心醫療資源,如住院床位、手術安排、專家號源等,醫院通過設置舉報箱、開展患者回訪、組織學習《廉潔從醫九項準則》并進行小程序測試等方式,大力整治“微腐敗”問題。
“活動開展以來,我們收到了患者送來的3面錦旗和1封感謝信。”醫院行風辦工作人員介紹,“這說明了規范、廉潔的醫療環境,最終贏得的是患者的信任。”
仁心仁術,在堅守中讀懂責任
制度的剛性約束之外,是醫者仁心的柔性溫暖。整治工作并非冷冰冰的條規,它更激發了醫務人員對職業初心的回歸與堅守。
“從穿上白大褂的那天起,‘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便不再是一句誓言,而是刻進日常的行動標尺。”婦女保健部主任、副主任醫師彭蕓道出了許多同事的心聲,“我們深知,醫術是治病的底氣,而醫德是行醫的根基。面對患者,多一句耐心的解釋,能化解一份焦慮;多一次溫柔的安撫,能傳遞一份力量。”
這份對初心的守護,在護理團隊中體現得更為細膩。兒科護士長李曉紅對此有著深刻的體會:“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病房窗戶,落在患者床頭的監護儀上,我便知道,新一天的守護又開始了。這身白衣穿在身上,不只是職業的象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
在她看來,醫德醫風從來不是掛在墻上的標語,而是藏在每一次操作里的真心:“打針時,會多握一秒患者緊張的手;夜班巡房時,會放輕腳步、調低監護儀的聲響;面對情緒激動的家屬,會先遞上一杯溫水,再慢慢解釋病情……我們更覺得自己是患者身邊的‘微光’。不需要驚天動地的壯舉,只愿用專業的技術減輕痛苦,用耐心的陪伴驅散恐懼。”
這份樸素的信念,化為了“暖心服務在產科/兒科”的具體行動。溫柔(無痛)分娩的推廣、兒童友好診療模式的引入、私密檢查空間的增設,都旨在讓醫療服務更有溫度。
長治長效,讓好作風成為“新常態”
集中整治是“當下改”,而建章立制才是“長久立”。醫院借此契機,修訂完善了《醫德醫風考評實施細則》等核心制度,將醫德醫風表現與評優評先、職稱晉升、績效分配硬掛鉤,并探索建立職工醫德檔案,實行“一票否決”。
“我們不求所有付出都被看見,但求每個診療都問心無愧。”彭蕓醫生的話,或許正是這家醫院通過整治希望達到的境界。正如李曉紅護士長所踐行的那樣,讓嚴謹的規范內化為“每一次操作、每一句叮囑里的真心”,讓溫暖的醫德流淌于守護生命的每一個細微瞬間。
從被動約束到主動擔當,黔江區婦幼保健院正試圖通過這場深刻的“自我革命”,讓清新的行風、高尚的醫德,成為守護全區婦女兒童健康最堅實的屏障。
(記者 黃英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