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山民宿
民宿,是新時代旅游產業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
近年來,秀山自治縣涌洞鎮立足區域文旅資源稟賦,充分發揮統一戰線人才薈萃、聯系廣泛、資源密集的獨特優勢,創新“統戰+民宿”融合發展模式,通過搭平臺、匯資源、強賦能“三措并舉”,精準破解民宿產業“小散弱”“缺特色”“少活力”等發展瓶頸,推動民宿產業從“單點突圍”向“集群共進”躍升,為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鮮活動能。
建陣搭臺,筑牢產業發展“同心橋”
針對當地民宿經營分散、資源難以共享的痛點,涌洞鎮黨委牽頭組建涌洞商會,吸納10余家民宿經營者、5名文旅行業專家及兩家配套企業入會,構建“政企協”聯動服務體系。商會建立每月調研機制,動態收集民宿經營難題,同步搭建“資源共享清單”平臺,推動客源互薦、服務標準統一。
今年以來,已促成10余家民宿聯合推出“川河蓋風光+鄉村研學”主題套餐,實現抱團發展,帶動民宿集群整體營收提升20%,平均入住率提高15個百分點。
同時,該鎮聚焦“領頭雁”培育,實施民宿主理人賦能計劃,通過“導師幫帶+外出考察”雙軌模式,選拔5名有潛力、有干勁的從業者作為行業帶頭人重點培養,形成“一戶帶一片”的示范效應。
匯智聚力,激活產業升級“動力源”
人才與資源雙輪驅動,是民宿產業升級的關鍵。
涌洞鎮精準對接需求,打出“招才引智+資源整合”組合拳。針對楠木村民宿規劃零散、設計缺乏鄉土特色的問題,主動對接重慶市設計院,邀請建筑與規劃專業團隊實地調研,全程提供免費技術指導,讓民宿既保留“鄉愁味”又兼具現代舒適感。
在資源整合方面,充分發揮協調優勢,聯動民政、婦聯、紅十字會及社會培訓機構,共同打造“民宿+研學”特色業態。
今年以來,已聯合舉辦“自然科學?文化探索研學營”“邊城護苗?紅色教育研學營”等活動10余期,吸引秀山及周邊區縣中小學生、親子家庭共500余人參與。帶動周邊農戶銷售土蜂蜜、手工臘肉等土特產增收超15萬元,實現“民宿引流、多方共贏”的良性循環。
文化賦能,打造特色發展“金名片”
文化是民宿的靈魂。涌洞鎮以統一戰線為紐帶,深挖本土文化資源,推動民宿與特色文化深度融合,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在紅色文化賦能上,聯合縣文化旅游委深挖紅三軍在川河蓋的革命歷史,協助建成川河蓋紅軍紀念館,推出“重走紅軍路”體驗套餐。今年以來,已接待紅色研學團隊10余批次,帶動周邊民宿營收增長35%,紅色文旅成為民宿產業新增長點。
依托鎮內獨特的魚化石地質資源,該鎮邀請市地質勘探院專家為民宿負責人開展專題培訓,內容涵蓋魚化石科普知識、地質研學活動設計等,開發“魚化石研學線”,組織游客跟隨專家實地考察巖層結構、尋找化石痕跡,讓民宿成為科普教育的“延伸課堂”。
如今,在統一戰線的助力下,涌洞鎮民宿產業已形成“集群化發展、特色化競爭、多元化賦能”的良好格局。
下一步,該鎮將繼續深化“統戰+民宿”模式,推動民宿與紅色文旅、地質科普、非遺傳承深度融合,讓民宿產業成為帶動群眾增收、傳承地方文化、助推鄉村振興的支柱型產業。(記者 姚華順 汪文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