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診斷
梁利東介紹新建的CT室
檢查口腔衛生
中醫治療
“以前看牙要坐大半天車去黔江城區,現在趕場天在家門口的衛生院就能治好,真的方便太多了!”10月21日,在濯水鎮衛生院口腔科,濯水社區居民馮勇摸著剛補好的牙齒感慨道。
醫療衛生事業直接關乎千家萬戶的幸福指數,基層醫療機構正是筑牢群眾健康防線的“最后一公里”。為切實優化醫療服務環境、全面提升基層診療能力,真正讓轄區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更優質、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2025年,黔江區通過實施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提升行動,以設備迭代、??茢U容、人才下沉、數字賦能等舉措,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下沉延伸,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三級醫院的診療服務。
設備升級:基層診療“硬實力”躍升
走進濯水鎮衛生院,嶄新的DR室、口腔科、手術室令人眼前一亮。院長梁利東指著新安裝的CT設備介紹:“過去拍片得去黔江中心醫院,現在影像數據通過‘云’傳輸,10分鐘就能收到三甲醫院專家的診斷報告,實現了‘下級檢查、上級診斷’?!?/p>
為更好地做好基層醫療健康事業,保障群眾身心健康,濯水鎮衛生院得到市級區域醫療次中心建設資金460萬元和民生實事項目資金130萬元,用于設施設備和業務用房的升級改造,并依托黔江中心醫院,建立了區域審方中心、區域影像中心、遠程心電中心、消毒供應中心、檢驗和病例中心“五大資源共享中心”,讓濯水、阿蓬江、水市片區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
區域醫療衛生次中心由區衛健委牽頭組建,統籌全區資源,投入1500萬元專項資金,為基層醫療機構更新DR、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基礎設備25臺,新增手術類、透析類、急救類、中醫類專科設備150臺。金溪鎮衛生院引進關節鏡等設備,骨科手術能力大幅提升。全區基層醫療機構新增醫療設備共計586臺次。
??茢U容:家門口的“全科醫院”
“以前腿疼得走不動路,現在衛生院就能做關節理療,還能通過遠程會診聯系華西醫院專家?!蓖炔』颊唏T本堯在濯水鎮衛生院中醫館接受治療后,對“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的服務模式贊不絕口。
2025年,黔江區在城東、舟白等街道衛生服務中心新開設血液透析科,讓尿毒癥患者無需奔波;在金溪、濯水等鎮衛生院開設外科,手術能力大幅提升;在舟白街道衛生服務中心、阿蓬江、濯水、石家等衛生院新開設口腔科,為口腔健康保駕護航。此外,還建立人才技術協作資金池,籌集資金用于人才投入,通過變更執業地址、定期輪崗等方式,推動醫務人員下沉基層。
“每周五我都會來濯水坐診,趕場天集中為患者治療。”通過“區聘鄉用”政策下沉的牙科醫生潘楊,已為當地200余名群眾解決口腔問題。
升級改造后的衛生院,給居民帶來的變化看得見、摸得著。越來越多的居民選擇在就近看病就醫,不僅節省了時間和經濟成本,更在家門口享受到了同等優質醫療服務。
濯水鎮衛生院副院長王小勇透露:“今年門診服務超3萬人次,住院服務近2000人次,基本滿足了轄區居民和外來游客的醫療服務需求,現在我們中醫館還能治療風濕疼痛、中風后遺癥等多種病癥,老百姓信得過?!?/p>
民生溫度:群眾獲得感持續增強
“這衛生院建了好些年,墻皮都掉了,設備也老得不行!”“就頭疼腦熱這些小毛病,還得往大醫院跑,折騰不說,排隊都要半天!” 曾經居民們的吐槽,道出了“家門口看病難”的共同困擾。這些看似瑣碎卻關乎群眾日常的“急難愁盼”,很快被人大代表們記在了筆記本上,更放在了心坎里。
“現在衛生院條件好,醫生水平高,我們看病再也不用來回折騰了!”金溪鎮居民李華值的話,道出了眾多群眾的心聲。
作為醫療服務能力提升的直接受益者,馮勇、馮本堯等老百姓的經歷,正是通過票決民生實事項目,破解基層群眾“看病難”的縮影。
邱東作為區人大代表,一直十分關注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這一項區級民生實事。在他看來,無論是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還是人才隊伍的建設與穩定,都體現了黔江區基層醫療機構服務硬軟實力的有力提升。他表示,會持續關注基層醫療領域,通過一件件具體的建議 ,一次次有力的監督,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切實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安全、優質的醫療服務。
“通過國家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我們以重塑服務體系、夯實發展基礎、深化機制改革等舉措,系統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據區衛健委副主任龔春霞介紹,全區基本形成了“6+ 4+20”(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個區域醫療次中心、20個基層醫療機構)的就醫格局,老百姓就醫獲得感明顯增強。
從“看病遠”到“就近治”,從“跑上級”到“家門口”,黔江醫療衛生事業的提檔升級,正以實實在在的成效,托起群眾“健康夢”。數據顯示,2025年,黔江區基層診療量占比從60.5%提升至62.8%。(記者 費玉瓊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