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壩里議事
近日,黔江區城東街道高澗社區3組花椒坪的便民橋拓寬工程順利完工,昔日狹窄的“煩心橋”變為如今寬闊平坦的“連心橋”。這一變化,源于街道始終堅持“民事民議、民事民決”的基層治理理念,通過規范民主議事程序,精準將群眾的“訴求清單”轉化為高效的“治理答卷”。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在接到居民反映花椒坪便民橋橋面狹窄、轉彎過急,存在安全隱患后,街道高度重視,主要領導第一時間帶隊實地走訪,傾聽群眾心聲。10月22日,為真正把議事平臺搬到群眾身邊,高澗社區創新形式,街道干部、駐村工作隊、社區“兩委”和居民代表在花椒坪的院壩里圍坐一堂,共商身邊事。
在這場別開生面的院壩議事會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圍繞“工程要不要建?錢從哪里來?怎么建得更好?”等關鍵問題暢所欲言。駐村工作隊現場表態,將積極協調幫扶資金,社區集體也主動提出配套投入,不讓老百姓多掏一分錢。經過充分討論和集體表決,拓寬工程得到一致通過。“這樣的會開到了我們家門口,我們說的話管用!”居民楊昌華大爺感慨地說。
議定就干,院壩會上形成的共識迅速轉化為實際行動。施工隊伍迅速進場作業,駐村工作隊全程跟進監督,社區干部天天到現場協調。短短幾天時間,工人們加班加點,于10月27日高質量完成了橋梁拓寬。
如今,橋面寬了,轉彎順了,周邊8戶人家再也不用為出行安全擔憂。“以前過橋提心吊膽,現在好了,橋寬了,心也寬了!”居民們走在嶄新平坦的橋面上,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連心橋”的成功實踐,是城東街道深化基層民主、聚焦民生實事的生動寫照。通過“院壩里議事、陽光下決策、合力中落實”的閉環模式,不僅把議事平臺搬到了群眾身邊,更把民主決策的過程置于群眾監督之下。下一步,城東街道將繼續以群眾滿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讓更多“院壩會”開出實效,讓更多“訴求清單”轉化為百姓的“幸福賬單”。
(通訊員 冉茂娜 淳雙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