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濕地生態 守護鳥類家園

主題訪談

啟動儀式

活動現場

欣賞攝影展

了解文創產品

市民了解重慶首批小微濕地名錄建設成果
11月5日,2025年重慶市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暨濕地保護宣傳周活動,在黔江區濯水鎮啟動。
每年11月第3周,是重慶市濕地保護宣傳周。本次活動,由重慶市林業局、黔江區人民政府主辦,重慶市濕地保護管理中心、黔江區林業局承辦,以“共建濕地生態 守護鳥類家園”為主題,旨在進一步加強野生動物及濕地保護宣傳工作,提高全民保護野生動物及濕地意識。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是調節氣候、凈化環境的生態屏障,是鳥類的天然庇護所、游樂場。保護濕地,就是保護鳥類等野生動物生存的家園,也是共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未來。
為了提高市民的自然環境保護意識,帶給他們不一樣的體驗感,啟動儀式現場設置了微景觀DIY手工互動、重慶市濕地攝影展區、生態許愿墻、濕地智慧問答、生態拼拼樂、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展示區和1個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段展示區等不同區域,通過圖文并茂的宣傳展板、豐富新穎的文創產品、實物展示、沉浸式互動體驗等,讓市民全方位地認識野生動物和濕地,知曉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并通過“重慶小微濕地保護與利用主題訪談”環節,讓林業部門相關負責人現場為大家解說黔江區在“生態+旅游”融合工作方面所付出的努力。
活動現場,濕地攝影展區和蝴蝶標本展示區域吸引了無數市民駐足欣賞。“蝴蝶很漂亮,是大家最常見的生物。我們想通過實物的展示,呼吁大家關注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這也是我們重慶近些年來生態保護成效的一個印證。”重慶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李春秋介紹道。
一張張生動的野生動物攝影照片,展示了生物的多樣性。展區里,不少市民拿出手機、相機,記錄下這些珍稀動物的美好瞬間。“今天參加這個活動很有意義,通過這些展示的圖片,我認識了中華秋沙鴨、金雕等國家保護動物。”濯水鎮居民潘徐說,近些年來,自己見證了家鄉生態的變化,感受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美好,希望大家都能參與到保護野生動物和濕地的行列中來,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近年來,重慶市大力實施國土綠化提升行動、濕地植被重建、棲息地恢復、污染防治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全市各類野生動物,特別是鳥類棲息地得到進一步保護恢復。劃定的首批9條候鳥遷徙通道,設立鳥類環志監測站,為鳥類繁衍生息、候鳥遷徙提供了良好的庇護環境。黔江地處武陵山區腹地,“兩山一江一河”的獨特地貌孕育了豐富的生態寶藏。近年來,黔江區通過生態修復、數字賦能、制度保障等舉措,實現了空氣質量居全市重點區域第一、城鄉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的亮眼成績,森林覆蓋率達65%,阿蓬江水質穩定保持Ⅱ類及以上,成功入選重慶市美麗河湖優秀案例。黔江區馮家街道官村小微濕地入選重慶市第一批“小微濕地+”名錄,為野生動物提供了天然棲息樂園,構筑起渝東南重要的生態屏障。后續工作中,黔江區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從強化生態本底、激活文化賦能、推動產業協同等方面著手,持續深化“生態+”發展模式,推動生態保護與文化傳承、旅游發展深度融合、同頻共振,共筑生態美、百姓富的美好未來。
啟動儀式后,各區縣林業主管部門分管局領導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科室負責人、業務經辦人、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負責人和科室負責人等還圍繞“《野生動物保護法》主要內容、履職要求、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監測技術方法、重慶市常見野生鳥類及市場交易鳥類識別、自然保護地法律法規解讀及日常綜合管理、濕地保護管理及小微濕地認定實施辦法解讀”等內容開展了自然保護地和野生動植物管理培訓,進一步筑牢生態保護防線。
(記者 王安娜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