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定質

柒坨云海
位于五福嶺南端的柒坨村轄區面積僅7平方公里,堪稱彈丸之地,因極富個性的地理環境而呈現出別具一格的風景,讓人刮目相看。
武陵山腹地黔江,由灰千梁子派生出綿延四十多公里的五福嶺,像一條巨龍盤踞在奔騰不息的阿蓬江東岸。地殼運動形成的七個坨(旋渦狀地形:洗耳坨、芹菜坨、箱子坨、漆坨、犀牛坨、鄭家坨、蘿卜坨)宛若北斗七星般分布在五福嶺南端“龍頭”之上,黔江區阿蓬江鎮柒坨村因此而得名。
云海觀潮
“喂,昨晚落雨這陣晴起了,五嶺山可能會出現云海哦。”清晨,朋友的一個電話“勾引”了我,馬上邀約了兩位好友同行。
我們驅車從阿蓬江鎮政府出發經過緊鄰的319國道小羅壩大橋從橋頭南香樹灣岔路口轉入兩(兩河)早(早化)公路,再從老君山岔路口轉入蓬(蓬東)柒(柒坨)公路,經過10多公里盤山公路就到達柒坨村坐落著幾棟民居的謝家埡口。
當地謝恒敏先生熱情地接待了我們。“歡迎光臨!景點就在我屋后山頂上,喝杯水了再去不遲。”在他屋喝了一杯熱氣騰騰的綠茶后,我們在他的陪伴下繼續向山頂進發。
車駛過漂亮的“心”形公路,停在位于一棟老木房旁的停車場。房屋后的埡口是一片約三畝的草坪。
“這是露營營地,驢行的隊伍常在這里安營扎寨。”謝恒敏如數家珍,“邊上還修有戲臺、廁所呢。”
走過約300米的林間石板路,很快到達懸崖邊用混凝土澆筑的觀景臺。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此時,已有十幾個游客在這里耐心守候著。
這里居高臨下、視野開闊,斗折蛇行的細沙河從眼皮底下奔騰而過,對面峽岸依次排列著如五指似筆鋒的險峻秀美山峰,俗稱五嶺山。
在海拔千多米的“龍頭”眺望,蒼蒼莽莽的麒麟山(麒麟蓋南端)、龜蛇鎖江的阿蓬江神龜峽峽口、酉陽縣興隆鎮等鄉鎮的山山嶺嶺映入眼簾。
此時,懸崖下的細沙河峽谷的水面已開始出現一些或大或小、零零散散、瞬息萬變的霧團。
河面上不斷“吐出”的霧經過若干次相互吸引與融合,逐漸向低空升騰從而形成規模壯觀的云海。
氣勢恢宏、變幻莫測的云海像一床巨大的棉被把河谷、村寨、田園、森林罩住,給人一個妥妥的陰天感覺,云海之上卻是藍天白云、陽光明媚。
沐浴著明媚的陽光,潔白的云海更加熠熠生輝、美麗動人。這時,腳下不斷變幻的云海逐漸“填平”了峽谷,游客頓時有了從云海上漫步到對面山巒的沖動,體驗天上人間閑庭信步的感覺。
面對如此美景,游客們或放飛無人機,或舉起“長槍短炮”和手機全方位多角度拍攝云海景觀,嘴里情不自禁地嘣出“漂亮!”“安逸!”等詞語。
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凝聚一、兩個小時的云海逐漸被火辣的太陽驅趕得煙消云散,河谷的景物都明朗、清晰起來。
七仙池
“下一站,我們去一公里外看七仙池。”謝恒敏儼然資深導游。單聽這個自帶仙氣的名字,原本有些疲倦的我們立刻就像打了雞血一樣興奮,猜測七仙池應該和七仙女有關聯吧。
我們原路返回露營營地,沿山梁林間石板路向七仙池方向走去。“這條路是我牽頭修建的,還不錯吧。”提及自己的“作品”謝恒敏有點得意。“不錯!懸崖陡坎變成平順石板路,施工難度挺大的。”同伴直言快語。
山嶺上由于海拔較高,路旁多為青岡、香桂子、巖刷子等雜木。不少樹木在石縫中傲然屹立、飽經風霜,展示出頑強的生命力。
翻越過山頂走了一段下坡路,兩旁逐漸開始出現松樹、柏樹等高大挺拔的樹木。不同的海拔、氣候造就不同樹木的生長環境,同理,不同的生存環境成就不同的人生。
我們在森林中走過一公里多蜿蜒曲折的石板路,七仙池就映入眼簾。“哇噻!高山上天然形成這么大一口塘也是稀奇啦!”同伴滿臉驚詫。
站在池邊觀察,七仙池三面環山一面臨崖,地殼運動形成的漩渦狀(坨)地形,大致呈圓形約有5畝水面。也許是較長時間沒漲過水了吧,水面渾黃不見底,一些小魚興奮地跳躍攪起層出不窮的漣漪。
謝恒敏介紹,相傳在遠古時候,在天庭待得心煩意亂的七仙女,偶然發現這處恍若世外桃源的高山水塘,便一道騰云駕霧來到這里,盡情在清澈的池水里游泳、嬉戲,歡聲笑語像百靈鳥鳴叫一樣婉轉動聽。一位正在附近砍柴的土家后生循著聲音躲藏在池邊偷看,可能是看到花容月貌的仙女過于激動吧,不慎腳下一滑弄出了聲響。正玩得開心的七仙女受到驚擾后慌忙穿起華麗的衣裙騰空而去。這位后生回家后把這次“艷遇”繪聲繪色地講了出來,七仙池因此而得名。
我們沿著池邊漫步,在離池約20米的地方發現了一個泉孔,一小股泉水通過土溝流入池中。經觀察,池四周地表集雨面積大,下暴雨時雨水都向池中傾泄。
“你們看這水位線,臨崖一面地勢很低,但即使山洪暴發也總保持在最高水位線不會漲過去,感覺有點奇怪。”謝恒敏有點神秘兮兮。
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里面的大魚多不?”同伴看到水手就癢。
謝恒敏表示,曾經先后有人在池里放過幾次魚苗,經常有人釣魚,估計現在大魚不是很多了。某人曾用自制土炸彈炸魚,點燃引線后炸彈沒投擲出去在手中就爆炸了,手臂當場被炸斷,有人說,七仙池是有靈性的,那是在對他的錯誤行為給予懲罰。
月朗星稀的夜晚,一村民結伴在七仙池釣魚。一會兒水面上忽然涌起一大片活蹦亂跳的魚,接著池中掀起一陣巨浪。原本皓月當空、繁星閃爍的天空忽然烏云密布、電閃雷鳴,雷電有針對性地對著池中攻擊發震耳欲聾的“喀嚓”聲,釣魚人倉皇逃走。頗覺怪異的他第二去現場察看,發現一條百多斤的蟒蛇慘死在池邊,尸體被劈為三截。
看來,曾經在風光秀麗的七仙池發生的那些事還真有點靈異玄乎呢。這神秘玄妙的“密碼”期待著有志者努力探索,用科學的方式尋求正確的答案。
老君觀遺址
我們從七仙池邊向西邊走了約400米就到了距老君山山頂不遠的草坪。謝恒敏拿著鐮刀走在前面不時砍著荊棘開路,我們順著森林中的羊腸小道向山頂爬上去,約二十分鐘就到了山頂。
站在海拔900多米的山頂不禁豁然開朗,環顧四周,綿延逶迤的麒麟蓋遙相呼應,阿蓬江鎮集鎮及附近的村寨、山嶺、田園盡收眼底。
樹林荊棘掩蓋著老君觀遺址,經仔細觀察,宅基地呈長方形約100平方米,階沿石尚存,瓦礫遍地,一片荒涼,仿佛在訴說著世事滄桑。
相傳,老君觀始建于明初,曾信徒眾多、香火旺盛,清乾隆年間遭火廢。
古人心中,山被視為神圣之地,山峰高聳入云,給人以神秘感和超越塵世的感覺。將人們引向高遠的山巔,意味著升華和超越,是對靈性追求的體現。山頂自然環境優美寧靜、氣場充盈,有助于修行者開闊眼界、平定內心,利于證道悟道。
心若虔誠,則萬物有靈,每分努力化星辰,照亮前行道路!
紫荊·圓柏
古紫荊位于鄭家埡口鄭祖超的承包地里。我們去時,紫荊花如期綻放,虬結交錯尚未長出嫩葉的枝條上綴滿花團錦簇的粉紅色花莢,近看鮮艷欲滴、秀色可餐,清香撲鼻,遠看似一把巨傘、一片彩云,一片朝霞,光彩照人。
“這紫荊花好漂亮哦!”見此情景,我們情不自禁地舉起手機從不同角度進行拍攝。
仔細觀察,這株紫荊樹高約16米,胸徑約1米,遮地面積約半畝,據專家考證,樹齡有200多歲了。
年逾古稀的鄭祖超介紹:“這古樹在我屋后,是我屋太祖栽的,已成為‘傳家寶’。”
鄭祖超指著附近山林中花朵綻放的紫荊樹說:“那些樹都是這株大樹種子飄落過去生長起來的。”
回顧剛才路過的幾座山嶺都有紫荊花,正質疑其來源,現在終于找到了答案。
據了解,這株古紫荊的種子隨風飄散,方圓兩三公里的山嶺上都長出了紫荊樹,鮮花綻放時,滿山泛紅、芳香四溢,令人賞心悅目。
觀賞過紫荊花,我們馬不停蹄地奔赴距此僅約500米的犀牛坨看圓柏群。犀牛坨是七坨之一,因在泉孔附近石板上有幾枚犀牛腳印而得名。
5株高大的圓柏樹生長在一條線上,好像人工栽植上的,扭曲斑駁的樹干凸顯了它的年齡,其中一株因曾遭雷電被攔腰折斷,因此矮了一大截。
圓柏樹群為什么是5株,而不是4株或6株呢?據知情者介紹,當年,太平天國軍石達開部曾兩次進入黔江,該軍欲揮師南下準備攻打酉陽州城,被駐守在細沙河南岸固北關的官軍擊退。
石達開部另辟蹊徑欲經七坨繞道向酉陽州城進發,該部在犀牛坨召開了誓師大會,他們在此栽植了5株圓柏苗。
由于時間關系,一些景點尚未游完。也好,留下一點遺憾,多了一份期盼,下一次或許會收獲幾多驚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