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將育種菌包送入恒溫室
當前正是秋冬作物種植的關鍵期,連日來,在黔江區石會鎮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里,工人們正加緊生產新一季羊肚菌菌種,為明年的豐收播下“希望的種子”。
11月5日,記者走進生產車間看見,一排排貨架整齊排列,工人們正熟練地拌料、裝袋、扣蓋、轉運。羊肚菌育種菌包制作好后,經過滅菌、接種,送入養菌室進行恒溫養菌,預計20天左右等菌棒長滿菌絲后,就可移至大棚栽培。據合作社負責人介紹,今年選用的傳統固體菌種,具有菌絲萌發均勻、抗逆性強、出菇率穩定等優勢,為其高產優質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年,我社種植羊肚菌兩百余畝,目前正在進行羊肚菌接種。我們接種人員全程都是無菌操作,這個生產出來質量可以達到99.9%的,甚至100%的成活率。”合作社負責人介紹。
為最大化提升土地利用率與綜合效益,該合作社創新采用“菌稻輪作”模式,羊肚菌采收結束后隨即種植水稻,實現 “一田雙收、糧菌共贏”,既保障了糧食生產,又提高了土地產出效率。作為黔江區特色農業產業,羊肚菌種植不僅帶動了周邊農戶就業增收,還逐步形成了從菌種培育、標準化種植到采收加工的全產業鏈。
“預計在明年的2、3月份新鮮羊肚菌能上市,每畝的產量能達200公斤左右,兩百畝的產值能達到800萬。”合作社負責人表示,當地大力發展羊肚菌種植產業,有效拓寬了群眾增收致富的渠道。
據了解,近年來,黔江區立足生態優勢,把羊肚菌作為特色生態品牌進行打造,持續推廣“合作社+農戶+電商”發展模式,整合產銷資源,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推動武陵山區特色食用菌產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方向邁進,讓“小菌菇”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大產業”,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記者 王巧西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