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酉陽自治縣與秀山自治縣聯合開展了重金屬廢液泄漏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演練模擬連續降雨情況下危廢轉運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導致含鉈廢水泄漏,直接威脅龍潭河及下游水環境安全。演練由兩縣人民政府主辦,酉陽生態環境局和秀山生態環境局共同承辦,是兩地構建環境安全防護網的重要舉措。演練模擬了龍潭河流域發生重金屬廢液泄漏事故,全面檢驗了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和“一河一策一圖”環境應急響應方案的實用性與有效性。
本次演練模擬龍潭河流域發生重金屬廢液泄漏事件,直接威脅流域水環境安全。演練設置了六個關鍵環節:發生險情、啟動預案、應急響應、聯合處置、終止響應和輿論引導。
上午10時,演練正式開始。值班人員接到群眾反映“發現水面異常”后,酉陽生態環境局快速啟動應急預案,發布黃色預警,啟動Ⅲ級應急響應。“馬上發布藍色預警,啟動Ⅳ級應急響應,密切跟蹤污染前鋒動態,全力消除污染。”秀山縣生態環境局負責人明確聯動響應指令。聯合指揮部迅速成立,統一指揮調度應急力量,設立綜合協調組、聯合處置組、聯合監測組、調查評估組、醫學救援組、社會穩定組和輿論引導組7個工作組。處置過程中,上游水電站及時攔截回收,阻斷污染源頭;無人機齊上陣,對污染物質進行圍堵,防止污染擴散。
本次演練實現了跨行政區劃的高效協同作戰。酉陽、秀山兩縣建立了信息互通和聯動處置機制,保證各方應急力量擰成一股繩。演練充分應用科技手段,提升應急響應效能。偵察無人機、噴灑藥劑無人機等先進裝備相繼亮相。石油類污染物快速測定儀、集發電照明通訊功能于一體的環境應急指揮車等科技裝備大展身手。演練全面應用了“重慶市環境風險應急指揮系統”,該系統集成風險管理、應急準備、應急響應和應急演練等功能模塊,涵蓋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實現了監測、預警、巡查、反饋全流程數字化閉環。本次演練還特別強調了“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專家支撐、社會救援”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機制,展示了多方參與的立體化應對模式。
通過演練,兩縣進一步磨合了聯防聯控響應機制,提升了跨流域突發水污染事件的聯合應對能力。演練活動不僅檢驗了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和實用性,也提高了應急隊伍的實戰能力。多位環境應急專家現場提供技術支撐,確保應急處置決策科學有效。此次演練為類似地區開展跨區域環境應急協作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演練中形成的模式和方法,對于構建整個渝東南地區環境安全屏障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出席演練的酉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熊偉表示,此次演練是兩地共同守護母親河、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的具體行動。酉陽和秀山兩縣將以此次演練為契機,繼續在隊伍共建、資源共享、信息互通上開展實踐探索,構建上下游互聯互通、生態環境共建共保、環境應急聯防聯處的長效協作機制。下一步,兩縣將認真總結本次演練的經驗與不足,持續完善環境應急體系建設,加強各級政府與社會資源的協同配合,提升環境應急指揮調度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為保障全流域水環境安全提供有力支撐。
(記者 文梅 通訊員 冉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