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路邊乘坐城鄉公交車
清晨的黔江城區,6條主干線、21條支線公交車準時發車,編織成一張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網,讓市民出行更加順暢。
今年6月,黔江區交通迎來重大變革。為適應城市發展需要,黔江區將原有25條公交線路優化調整為6條主干線+21條支線的新格局,并于6月26日正式運行。
這一調整使公交覆蓋更廣、班次更密,惠及沿線數萬居民。
線網優化,提升服務效能
家住黔江區城西街道洞塘社區的居民發現,從6月26日開始,102路公交車的終點站延伸到了社區門口。“現在進城方便多了,再也不用走很遠去坐車了。”一位居民高興地說。
這次公交線網重構并非簡單的線路調整,而是基于對市民出行需求的深入調研。新格局形成了層級分明、銜接順暢的公交網絡,主干線保證主要客流走廊的快速通達,支線則深入社區,消除服務盲區。
在黔江區交通運輸管理中心,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各條線路的運行情況。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我們通過數字化手段,實時監測客流變化,及時調整發車頻次,確保運力與需求匹配。”
溫情服務,守護民生出行
在今年高考期間,黔江街頭出現一道溫馨的風景線:211輛系著綠絲帶的“愛心送考車”穿梭在大街小巷,為中高考考生保駕護航。
這些車輛中,既有公交車,也有“雷鋒的士”,它們用安全準時的服務,保障考生順利赴考。“看到孩子們安心赴考的表情,我們再辛苦也值得。”一位參與送考多年的出租車司機說。
據統計,今年愛心送考活動累計服務考生及家長1萬多人次,實現了零安全事故、零服務質量事故的目標。
在強化公益服務的同時,黔江區還大力整治巡游出租車亂象。交通執法部門在重點區域開展專項整治,嚴厲打擊拒載、議價等違規行為。
“現在打車規范多了,司機都主動打表,再也不用為車費扯皮了。”正在打車的市民王女士表示。
數字賦能,創新監管模式
在黔江區交通運行監測中心,電子屏上實時跳動著各類交通數據。這是黔江區智慧交通系統的大腦中樞。
“我們梳理了核心業務架構圖1個,承接市級核心業務事項清單979項,完成感知資源編目65條,業務事項編目90余條。”工作人員介紹。
通過歸集公共數據36類9521條,推廣使用“一表通”智能組件,黔江區實現了6個應用貫通、12個多跨事件貫通,應用和有效智能預案覆蓋8個子跑道,覆蓋率達到100%。
數字化監管成效顯著。1-6月,轄區3處非現場執法點檢測車輛25.06萬臺次,認定超限超載3.34萬臺次,立案59起,處罰53起,大大提升了執法效率。
同時,數字工作臺辦結事件1377條,實現了問題的快速發現和及時處置。
華燈初上,公交車依然在有序運行。在新投入使用的公交站臺上,電子顯示屏實時更新車輛到站信息,候車的市民不再焦急張望。
“現在出行確實方便多了,公交線路優化了,出租車服務規范了,就連農村客運也更有保障了。”剛下班的李女士笑著說。
從線路優化到服務提升,從公益護航到數字賦能,黔江區正以實際行動書寫著“民生交通”的暖心答卷。
(記者 譚登帆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