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來,黔江區水田鄉緊扣“群眾生活在組織中,干部生活在群眾中”的“雙融行動”核心要義,以產業幫扶、志愿服務、民情懇談為抓手,凝聚“雙融”合力,筑牢“民生服務”橋梁,繪就了干群同心、生活美好的新圖景。
產業幫扶結碩果
領導干部牽頭組建產業幫扶小組,下沉田間地頭,指導辣椒、中藥材、羊肚菌、土雞等特色種植養殖產業發展。
在辣椒基地,一方面邀請對接農業專家,開展選種育苗、病蟲害防治等實操技術指導,另一方面聯合駐村工作隊,主動協調餐飲業、超市等企業搭建“產購儲銷”鏈條,推動全鄉發展辣椒3000畝,有效帶動90余名村民就近就業,人均勞務收入達1萬元。
以電商賦能引入職業院校及電商團隊,開展全媒體直播運營師等培訓,助力本土網紅“雞蛋妹”快速出圈,如今月銷雞蛋8000余枚、土雞500余只,成功與6家餐飲店達成穩定供貨協議,帶動20余名村民就近就業,農戶月增收2000多元,賦能農產品快速出山。
志愿服務送溫暖
以特色活動為載體,組織黨員干部融入群眾,把志愿服務送到群眾身邊。
龍橋村“美麗‘廉’市”活動中,黨員干部和志愿者“擺攤設點”,宣傳清廉文化、清廉普法、收集民情民意以及傳遞家風家訓,將清廉理念與便民服務深度融合,接待群眾200多人次,收集醫保繳費、“三務”公開等意見建議10余條。
“暑期課堂”覆蓋4個村社15名留守困境兒童,黨員化身“愛心媽媽”,不僅講授防溺水、防詐騙安全知識,還開展手工、繪畫等趣味活動,送上文具大禮包,讓孩子們度過安全充實的假期。
重要節假日活動中,黨員干部與群眾共籌備、齊參與、話幸福,直接拉近干群距離,凝聚基層治理合力。
干群圍坐解民憂
線上,搭建“水田連心驛”平臺,24小時接收群眾訴求,明確2小時響應、3個工作日反饋的辦理時限。
線下,推行“小板凳+圍爐”會議民意收集機制,群眾圍坐在院壩里、樹蔭下、爐火邊拉家常。
針對群眾反映的水管破裂、村道垮塌、養老認證不便等問題,現場登記、會后督辦,讓群眾的難事不再難、煩心事也不煩。
截至目前,已召開院壩會30多場,收集訴求50條,辦結水管修繕、代辦認證等民生實事53件,辦結率100%,真正讓群眾的“急難愁盼”有人管、辦得好。
(通訊員 張曉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