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西街道基層治理指揮中心
一份份文件高效流轉,一場場會議緊密銜接,一條條數據在云端奔涌。在2025年的黔江區城西街道,基層治理正經歷一場靜默而深刻的數字化變革。
清晨的城西街道指揮中心,大屏幕上數據流動。實有人口4.9萬余人、1.1萬余棟建筑物、3.5萬余套房屋信息——這些不再是靜態的數字,而是織就基層治理“一張網”的鮮活節點。
2025年上半年,這里以“141”基層智治體系為核心,將過去分散的管理職能編織成一張精細無比的治理網絡。
數智賦能???
打造治理新引擎
“‘141’體系能獲評‘五星鎮街’,靠的是數據底座的扎實。”城西街道指揮中心負責人介紹。
在指揮中心,每位工作人員都清楚數據的重要性。1.1萬余棟建筑物的逐一認領,3.5萬余套房屋信息的完整錄入,以及2300余名重點人員的動態維護,這些不再是紙面上的統計,而是轉化為基層治理的“火眼金睛”。
數據錄入只是基礎,數據運用才是關鍵。
“視頻+AI”技術正在這里發揮著意想不到的作用。通過智能分析,系統能自動識別占道經營、亂堆亂放等違規行為,并及時預警。上半年,指揮中心通過這一技術處置各類風險隱患500余次,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一位在街道工作了十年的老同志感慨:“過去靠兩條腿跑遍大街小巷,現在有了數字賦能,治理工作更加精準高效。”
閉環管理???
疏通治理毛細血管
“事件處置率100%,不是簡單的數字,而是1542件民生實事的圓滿解決。”指揮中心工作人員指著大屏幕上的數據說道。
在城西街道,“141”體系構建起一個高效運轉的事件處置閉環。從發現問題到派遣任務,從現場處置到結果反饋,每個環節都在系統的監控下有序進行。
政務服務方面,“渝快辦”平臺上半年辦件量達2082件,位居全區第一。這些數字背后,是當地居民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曾經需要跑多個部門、耗時數天的事情,現在足不出戶就能解決。
企業也感受到了這種變化。通過“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指揮中心為50家重點企業提供了精準服務。走訪企業、收集訴求、解決問題,這套標準化流程確保了企業的每個合理訴求都能得到及時回應。
制度創新???
筑牢治理根基
政治引領被城西街道指揮中心擺在首位。上半年,他們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確保治理工作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配合群眾腐敗集中整治,指揮中心整理文件46份、會議臺賬24次、撰寫匯報3篇,以扎實的工作配合推進黨風廉政建設。
清單制管理成為提升治理效能的關鍵抓手。指揮中心精心編制清單302項,包括基本事項107項、配合事項105項、上級收回事項90項,全部向社會公開。
更重要的是,指揮中心推動434項業務與“141”平臺崗位匹配,實現權責清晰、責任到人。
保密工作同樣沒有放松。上半年,指揮中心開展專題研究2次、警示教育3次,簽訂責任書65份,規范管理涉密文件279件,筑牢了信息安全防線。
在城西街道所轄社區,網格員手持智能終端進行巡查,數據實時回傳指揮中心;居民動動手指,就能通過“渝快辦”解決急難問題;企業感受到更精準的服務。
街道指揮中心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他們將深化“數字重慶1361”體系建設,強化數據分析和預警能力,讓基層治理更加智慧、更有溫度。
數字賦能的城西街道,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正在變為 “最美零距離”。
(記者 譚登帆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