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向洪均)今年以來,黔江區城東街道聚焦群眾 “急難愁盼” 問題,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為核心,全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用實實在在的舉措讓老舊小區“煥新顏”,為居民生活“添幸福”。截至目前,城東街道已順利實施18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覆蓋 55棟居民樓、1883戶家庭,改造總面積達27.61萬平方米,直接惠及群眾5000余人,讓一批建成年代久、配套設施弱、環境條件差的老舊小區實現“逆齡生長”。
在改造過程中,城東街道始終堅持 “民生為本、民意先行、質量為要” 的工作理念,創新推出“聽民意、解民憂、保質量”三種舉措,確保改造工作既貼合群眾需求,又經得起時間檢驗。
暢通民意溝通渠道,讓改造“合民心”。老舊小區改造改什么、怎么改,群眾最有發言權。街道充分尊重居民意愿,搭建多元化溝通平臺,讓居民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通過召開專題協調會議19場、組織工作人員入戶走訪100余次、發放調查問卷500余份,廣泛收集居民關于基礎設施完善、環境整治提升、公共服務配套等方面的意見建議200余條。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停車位不足、下水道堵塞、樓道雜物堆積等問題,街道建立“清單化管理、銷號式推進”機制,逐一回應訴求、化解矛盾糾紛 50 余起,讓改造方案真正“接地氣、順民心”。
嚴把工程質量關口,讓改造 “有底氣”。工程質量是老舊小區改造的 “生命線”,城東街道聯合住建、監理等相關部門,組建專項督查小組,全程緊盯項目建設關鍵環節,累計開展工程督查29次。督查重點圍繞施工安全規范、建筑材料質量、施工工藝標準等內容,深入施工現場進行細致核查,對發現的問題當場下達整改通知書,要求施工單位限期整改并跟蹤復查,堅決杜絕 “豆腐渣工程”。同時,邀請居民代表、退休黨員擔任“義務監督員”,參與日常質量監督,形成“部門監管+群眾監督”的雙重保障體系,確保改造工程質量過硬、讓群眾放心。
完善長效管理機制,讓改造“可持續”。“改得好”更要“管得好”。為避免老舊小區改造后出現“反彈回潮”,城東街道著力構建長效管理機制,推動改造成果持續惠及居民。針對部分小區無物業、管理混亂的問題,街道積極指導 6 個改造后的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引導居民自主協商管理事項,自主選擇物業服務模式。創新推行“居民自治+專業管理”融合模式,一方面激發居民參與小區管理的主動性和責任感,鼓勵居民共同制定小區管理規約,參與環境維護、設施管護等工作;另一方面引入專業物業公司提供標準化服務,明確服務內容、收費標準和責任邊界,實現“有人管、管得好、可持續”。此外,街道還同步完善小區基礎設施配套,新增停車位、健身器材、垃圾分類點等公共設施,優化小區綠化環境,讓老舊小區不僅“舊貌換新顏”,更實現“顏值”與“內涵”雙提升。
下一步,城東街道將繼續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總結改造經驗,優化工作方法,持續推進剩余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不斷提升社區治理效能,讓更多居民在老舊小區改造中收獲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為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街道奠定堅實基礎。

